间质性肺疾病(以下简称“ILD”)不是一种病,而是包含200多种可导致肺纤维化疾病的总称,其产生的肺部组织疤痕可致患者肺功能不可逆转性减退,并且与高死亡率相关。
作为呼吸系统疑难病症,ILD已不再是临床少见病,特别是在基层地区有大量亟需诊疗的患者,而尽早接受规范化治疗对延缓疾病进展、改善预后十分重要。
为了帮助更多间质性肺疾病患者
摆脱疾病的困扰和折磨
在钟南山院士的指导下
我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
间质性肺疾病亚专科团队
坚持二十多年的
学习、研究、探索和临床实践
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技术水平不断提升
获得行业及老百姓的认可
随着大坦沙院区全面投入使用,间质性肺疾病亚专科也迎来了新的契机和更高的平台,6月22日上午,在钟南山院士及医院、呼研院领导班子的见证下,间质性肺疾病亚专科正式在大坦沙院区14楼开区,全面接诊间质肺、肺纤维化等相关疾病的患者,将为他们提供更优质的医疗服务和更加舒适的诊疗环境。
间质性肺疾病亚专科病区负责人罗群教授介绍,近年来,间质性肺疾病的发病率和患病率呈增长趋势,越来越多的临床医生,特别是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和风湿免疫科医生对这类疾病也更加重视,相关研究更为深入,并不断取得了很多重要进展。
在钟南山院士的带领下,我院间质性肺疾病亚专科一方面重视临床诊治工作,积极开拓创新技术如冷冻肺活检技术,在临床诊断、治疗方面效果显著,另一方面立足于临床需求开展科研工作,积极选择高效的临床路径为患者解决实际困难,科研成果得到国际认可,两篇文献被全球新特发性肺纤维化(IPF)诊断指南引用。
罗群教授表示,在国家呼吸医学中心这更高更大的平台上,间质性肺疾病亚专科团队将努力担负起历史使命,以患者为中心,探索全球化管理新模式,加强多学科协作,发挥内外科合力,不断提高肺移植术后患者的生存率,同时加快科研步伐,培养更多兼具临床思维和科研思维的医学人才。
呼研院副院长李时悦教授在讲话中对间质性肺疾病亚专科的飞跃发展表示肯定,从15年前专门去其他医院进修学习间质肺的诊疗技术,到如今成为国内地位,展现出团队的实力。大坦沙院区设置的间质性肺疾病亚专科病区将为团队提供更广大的空间,希望临床和科研形成合力,建设起一条多学科全链条的诊疗系统,担负起医者使命,为推动学科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我院院长黄锦坤教授代表医院领导班子向新开区的间质肺疾病亚专科团队表示祝贺。
“医院发展的核心是学科建设,从实验室到临床,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之后再形成一套具有特色的治疗体系,推动整个行业的进步,这是我们南山团队的共同理念。”黄锦坤院长说,间质性肺疾病亚专科是具有特色的一个研究领域,也面临很多来自临床实践的困难和挑战,这就需要团队团结合作、开拓创新,切实从老百姓需求出发,走出一条特色发展之路,推动学科攀登更高的台阶。
作为间质肺疾病亚专科推动者、中国工程院院士、我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领军人物钟南山教授一直非常关注间质性肺疾病诊疗领域的发展,他说,七八年前,曾经来自国外非常有名的大专家与罗群主任团队一起讨论研究间质肺病的治疗,后都没有形成一致的意见,这说明,全对这个病的认识并不深,还有很多未知的领域需要去探求,“我们首先要解决的是,如何帮助这类患者把病情控制好,要先把基本的医疗搞起来。”
钟南山院士对我院间质性肺疾病亚专科近年来发展所取得的成绩表示肯定,“间质性肺疾病包含了那么多种疾病导致的肺纤维化,到底用什么治疗?能不能找到适合的靶向药物?什么时候适合做肺移植?这些都需要结合病情进行综合考虑的问题。”钟南山院士提出,“我们就是要努力解决现实中非常急迫但又没有解决的问题,不要以为别人做不到我们也做不到,而是应该要有把不可能变为可能的那股劲。”
钟南山院士鼓励团队,所有学科都要重视“早期问题”(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科研就要围绕解决临床问题,多学科彼此之间相互支持、相互促进,一定可以在专业领域发出我们的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