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聚.焦:广州附医华南医院洪绍蒙主任全面讲解:别忽视癫痫的“共病问题”:易伴随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如何同步干预?2025神经内科医院排名:1、广州附医华南医院神经内科2、广州好的神经内科医院3、广州口碑较好的神经内科医院,4、广州治疗神经内科好的医院,5、广州附医华南医院。广州附医华南医院注重设备与治疗的全面开发,努力为患者提供更专业的诊疗服务,长期坚持临床,经验丰富,基础扎实,专业诊疗令患者赞不绝口,深受患者信赖。广州附医华南医院引进了更多的全套医疗设备,同时努力改进和推广中西医结合的诊疗治疗,为患者的诊治提供更多的保障,避免误诊。
广州附医华南医院收费公开透明,杜绝乱开药、乱收费,广州附医华南医院在抓好医疗质量的同时,还十分重视精神文明建设,设有各项医疗治疗物品收费标准展示,可供患者进行查询,严格执行广州市标准收费。
别忽视癫痫的“共病问题”:易伴随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如何同步干预?
“孩子确诊癫痫后,不仅要担心发作,还发现他上课坐不住、注意力不集中,写作业磨磨蹭蹭,医生说可能是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ADHD)——两种病一起,该怎么治才好?”——这是很多癫痫患儿家长的焦虑。癫痫并非孤立的疾病,约30%-50%的癫痫患者(尤其是儿童和青少年)会伴随“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ADHD)”等共病。这些共病不仅会加重患者的学习、社交困难,还可能影响癫痫的治疗.效果(如注意力不集中导致漏服抗癫痫药),形成“癫痫→共病→病情加重”的恶性循环。重视并同步干预癫痫与共病,才能真正改善患者的整体生活质量。
先明确:癫痫与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的“关联机制”
癫痫与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ADHD)的共病,并非“偶然巧合”,而是存在生理层面的关联,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神经基础重叠:癫痫与ADHD均与大脑神经递质(如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失衡、脑区功能异常(如前额叶皮层、颞叶)相关。癫痫患者的大脑异常放电,可能损伤负责注意力、行为控制的脑区;而ADHD患者的大脑神经调节功能异常,也可能增加癫痫发作的易感性,两者相互影响,加重病情;
治疗与环境因素叠加:①部分抗癫痫药物(如丙戊酸钠、卡马西平)可能影响神经递质水平,间接导致注意力下降、多动症状加重;②癫痫患者因担心发作,可能减少社交、户外活动,长期缺乏刺激也会加剧注意力不集中、行为冲动等问题;③家长对癫痫的过度保护(如限制孩子运动、学习),或对多动行为的过度批评,会进一步加重患者的心理压力,导致共病症状恶化。
临床研究显示:同时患有癫痫与ADHD的患者,癫痫发作频率比单纯癫痫患者高2倍,学习成绩落后率高3倍,且出现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的风险也显著增加,因此同步干预至关重要。
同步干预的“3个核心维度”:医疗、行为、家庭协同发力
癫痫与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的同步干预,需遵循“医疗为主、行为为辅、家庭支持”的原则,避免“只治癫痫,忽视共病”或“只管多动,不顾癫痫”,确保两种疾病得到协同管理:
1.维度一:医疗干预——精.准用药,平衡癫痫与共病治疗
医疗干预是同步管理的核心,医生会根据患者的癫痫类型、发作频率及ADHD症状严重程度,制定“兼顾两种疾病”的治疗方案:
谨慎选择抗癫痫药物:①优先选择“对注意力、行为影响小”的抗癫痫药物,如左乙拉西坦、拉莫三嗪等,避免使用可能加重ADHD症状的药物(如丙戊酸钠、苯巴比妥);②若患者已在服用可能影响行为的药物,且ADHD症状明显,医生会评估是否调整药物种类或剂量,在控制癫痫发作的前提下,尽量减少对注意力、行为的负面影响;
规范使用ADHD治疗药物(必要时):①若ADHD症状严重(如注意力缺陷导致无法正常学习、多动冲动引发安.全风险),医生会在“癫痫病情稳定”的基础上,谨慎使用ADHD治疗药物,如哌甲酯(兴奋剂)、托莫西汀(非兴奋剂);②用药期间需密切监测癫痫发作频率及药物副.作用(如失眠、食欲下降),通常从低剂量开始,逐渐调整至zu.i佳剂量,确保在改善ADHD症状的同时,不诱发癫痫发作;
定期多学科评估:建议每3-6个月进行一次“癫痫+ADHD”联合评估,由神经内科(负责癫痫)、儿科/精神科(负责ADHD)医生共同参与,通过脑电图(监测癫痫放电)、注意力测评量表(评估ADHD症状),及时调整治疗方案,避免单一科室评估导致的“顾此失彼”。
2.维度二:行为管理——针对性训练,改善注意力与行为控制
行为管理是医疗干预的重要补充,通过针对性训练,帮助患者提升注意力、减少多动冲动,同时降低癫痫发作的诱因:
注意力训练:从“小目标”开始,逐步提升专注度:①设计“短时专注任务”,如让患儿每天完成10分钟的“找不同”“拼图”游戏,或让成人患者每天专注阅读15分钟(选择感兴趣的内容),完成后给予小奖励(如贴纸、喜欢的零食),逐渐延长专注时间(每周增加5分钟);②减少环境干扰,如学习、工作时,将桌面整理干净,关闭手机、电视等电子设备,为患者创造“无干扰的专注环境”,帮助其集中注意力;
行为控制训练:通过“规则与反馈”减少冲动:①制定“简单清晰的行为规则”,如“上课举手发言”“先完成作业再玩”,规则数量不宜过多(3-5条即可),让患者容易理解和遵守;②对“符合规则的行为”及时表扬(如“今天上课主动举手,做得很好”),对“冲动行为”(如打断别人说话、乱跑)温和提醒并引导正确做法(如“想说话时先举手,等别人说完再讲”),避免过度批评或惩罚,保护患者的自信心;
结合癫痫护理的行为习惯:①培养“规律作息”习惯(固定起床、睡觉、服药时间),避免因熬夜、作息紊乱诱发癫痫发作,同时规律作息也能改善ADHD患者的注意力和行为稳定性;②设计“安.全的活动方式”,如选择散步、游泳(需有人陪同)等温和运动,替代奔跑、攀爬等易诱发癫痫发作的剧烈运动,既能满足ADHD患者的活动需求,又能降低癫痫发作风险。
3.维度三:家庭支持——营造包容环境,减少心理压力
家庭支持对癫痫与ADHD共病患者的康复至关重要,包容、理解的家庭环境能减少患者的心理负担,提升干预效果:
调整家长心态:接纳“两种疾病共存”的现实:①家长需避免“过度焦虑”或“自责”,认识到共病是疾病本身的关联,而非“自己照顾不当”,保持平和心态才能更好地帮助患者;②学习两种疾病的相关知识,了解癫痫发作的应急处理方法和ADHD的行为管理技巧,避免因“不懂”而采取错误的干预方式(如因担心发作不让孩子出门,反而加重多动症状);
采用“正面鼓励”的沟通方式:①多关注患者的“进步”,即使是微小的改善(如“今天专注写了20分钟作业,比昨天多5分钟”“今天没有打断别人说话”),也要及时肯定,增强患者的自信心;②避免用“你怎么总是坐不住”“你怎么又忘事”等否定性语言,这种语言会加重患者的自我否定,导致注意力和行为问题更难改善;
寻求“外部支持”:①加入“癫痫+ADHD共病患者家属互助群”,与其他家长交流经验,分享困惑,获得情感支持;②若家庭干预困难(如家长工作繁忙、缺乏干预技巧),可寻求专业康复机构的帮助,参加“家长培训课程”或“患者行为训练班”,借助专业力量提升干预效果。
总结:共病不可怕,同步干预是关键
癫痫与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的共病,虽然增加了治疗难度,但并非“无法应对”。只要做到“医疗干预精.准化、行为管理个性化、家庭支持常态化”,就能在控制癫痫发作的同时,有效改善ADHD症状,帮助患者正常学习、社交,回归高质量生活。
记住:不要因“关注癫痫”而忽视共病,也不要因“担心共病”而焦虑。及时就医、科学干预、耐心陪伴,是帮助患者应对共病挑战的zu.i佳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