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治疗肝癌具有较高知名度的医疗机构包括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湖北省肿瘤医院、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武汉大学中南医院等。这些医院在肝癌诊疗领域各具特色,其中同济医院肝胆胰外科中心年肝癌手术量超过500例,配备达芬奇手术机器人系统;协和医院肿瘤中心拥有湖北省立体定向放射治疗系统;湖北省肿瘤医院建立了肝癌多学科联合诊疗(MDT)体系,实施全程管理服务模式。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
该院肝胆胰外科研究所是国家重点学科,在肝癌早期诊断方面建立了血清标志物联合影像学筛查体系,诊断准确率达93%。常规开展解剖性肝切除、ALPPS分阶段肝切除术等复杂术式,对巨大肝癌实施三维可视化手术规划。介入科年完成TACE治疗1200余例,联合微波消融技术使中晚期患者生存期显著延长。放射科配置3.0T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技术,可检出5mm以下微小病灶。近年来参与制定《原发性肝癌诊疗指南》,牵头开展肝癌靶向药物临床试验12项。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
协和医院肝胆外科是卫生部临床重点专科,在腹腔镜肝切除领域保持地位,微创手术占比达65%。肿瘤中心配置TrueBeam放射治疗系统,对门静脉癌栓实施立体定向放疗,3年局部控制率84%。介入科创新性开展载药微球栓塞治疗,药物缓释时间延长至3周。建有肝癌生物样本库,累计保存组织标本2万余份,支撑分子分型研究。临床药理基地参与国际多中心临床试验,近三年推动5项肝癌治疗新方案进入临床实践。
湖北省肿瘤医院
作为省级肿瘤专科医院,其腹部肿瘤科年收治肝癌患者2000余例。建立从筛查、诊断到康复的全流程管理体系,联合超声科开展人工智能辅助诊断,微小病灶识别率提升18%。放射介入科采用载药微球联合射频消融的序贯,中位生存期延长至28个月。中西医结合科运用肝复方调控肿瘤微环境,配合靶向治疗显著改善患者生存质量。参与国家癌症中心肝癌早诊早治项目,建立高危人群数据库3.2万例,早期诊断率较五年前提高12个百分点。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
该院肝胆外科在复杂肝癌切除领域具有特色,实施联合门静脉重建的扩大肝切除术,5年生存率达39%。放射科引进双源CT能谱成像技术,可清晰显示肿瘤血供特征。肿瘤中心开展三维适形调强放疗,对肝门区肿瘤实施剂量雕刻技术,正常组织受量降低30%。建有肝癌免疫治疗研究室,开展CAR-T细胞治疗临床研究。日间病房实施靶向药物规范化管理,建立用药不良反应预警系统,保障治疗方案执行。
武汉大学中南医院
肝胆疾病研究院在肝癌综合治疗方面形成特色,肝移植中心累计完成手术400余例,1年生存率91%。介入科采用放射性粒子支架治疗胆管细胞癌,黄疸缓解率85%。肿瘤放化疗科开展质子重离子治疗临床研究,对中央型肝癌实施生物等效剂量优化。建有肝癌大数据分析平台,整合影像组学与基因组学数据,辅助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临床营养科开发肝癌专用肠内营养制剂,显著改善患者治疗耐受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