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微创手术和放疗技术的快速发展,广东地区直肠癌诊疗水平显著提升。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在国内率先开展腹腔镜直肠癌术,年手术量超过800例。广东省人民医院引进达芬奇手术机器人系统,实现5年生存率提升至68.3%。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建立多学科联合诊疗模式,将局部进展期直肠癌转化治疗成功率提高至42%。广州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开展放射性粒子植入技术,为中晚期患者提供新选择。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结直肠肛门外科年手术量突破1500台,保肛率达81.6%。
1.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
该院结直肠外科是国家临床重点专科,拥有8个病区250张床位。2022年完成机器人辅助直肠癌手术412例,开展经肛全直肠系膜切除术(TaTME)156例。新辅助治疗89.2%,III期患者5年生存率达到65.8%。配备PET-CT、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等设备。
2.广东省人民医院
胃肠外科年开展直肠癌手术1200余例,其中达芬奇手术占比35%。建立从筛查到康复的全流程管理体系,早期诊断率提升至41.5%。自主研发的"三野照射"放疗技术使局部控制率提高18%。拥有华南地区直肠癌生物样本库,储存样本超2万份。
3.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
普外科开展荧光导航腹腔镜手术,淋巴结检出数平均增加3.7枚。转化治疗方案的客观缓解率为56.3%,R0切除率91.4%。建有华南规模大的直肠癌临床数据库,收录病例1.2万余例。日间化疗病房年接诊量超4000人次。
4.广州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
肿瘤外科开展经自然腔道取标本手术(NOSES),切口感染率降至1.2%。放射性粒子植入联合化疗使不可切除患者转化成功率提升至39.8%。拥有容积旋转调强放疗系统,定位精度达0.5mm。参与制定国家卫健委《直肠癌诊疗规范》。
5.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
结直肠肛门外科年门诊量12万人次,腔镜手术占比92%。自主研发的经肛直肠癌术式被写入欧洲指南。保肛手术中约肌保留技术使低位直肠癌保肛率提高23%。开设华南直肠癌专病随访门诊,5年随访率达91.3%。
这些医疗机构在直肠癌诊疗领域各具特色,从手术技术创新到综合治疗模式优化,形成了完整的技术体系。患者可根据病情特点和治疗需求,选择适合的医疗机构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