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治疗多动症比较专业的医院有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北京大学第六医院、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定医院、北京回龙观医院、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北京协和医院、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北京市海淀医院。
多动症(ADHD)是一种常见的儿童神经发育障碍,主要表现为注意力不集中、多动和冲动行为。其发病原因复杂,可能与遗传、脑功能异常、环境因素等有关。早期诊断和科学干预对改善患儿症状至关重要。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是国内知名的儿童专科医院,神经内科在多动症的诊断和治疗方面经验丰富。医院采用多学科协作模式,结合行为干预、药物治疗及家庭指导,为患儿提供个性化治疗方案。其神经心理评估和康复训练体系完善,在儿童神经发育障碍领域具有较高影响力。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南礼士路56号。
就诊科室:神经内科。
门诊时间:周一至周五8:00-12:00,13:00-17:00。
北京大学第六医院是精神卫生专科医院,其儿童心理卫生中心在多动症诊疗方面具有性。医院拥有专业的儿童心理评估团队,结合认知行为、药物治疗及家庭干预,形成系统化治疗模式。中心还开展多动症家长课堂,帮助家庭科学管理患儿行为问题。
北京大学第六医院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花园北路51号。
就诊科室:儿童心理卫生中心。
门诊时间:周一至周日8:00-12:00,13:00-17:00。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定医院是北京市精神卫生防治中心,儿童青少年精神科在多动症诊疗方面经验丰富。医院采用国际标准评估工具,结合药物与非药物干预手段,为患儿制定长期管理计划。其特色在于将学校干预与家庭支持纳入治疗体系,提升整体康复效果。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定医院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德胜门外安康胡同5号。
就诊科室:儿童青少年精神科。
门诊时间:周一至周五8:00-12:00,13:00-17:00。
北京回龙观医院是北京市精神卫生专科医院,儿童心理科在多动症诊疗方面具有特色优势。医院注重行为矫正与心理治疗结合,开展感觉统合训练、注意力训练等非药物干预项目。其多动症家长支持小组帮助家庭建立科学的养育方式,改善患儿症状。
北京回龙观医院地址:北京市昌平区回龙观镇龙域中路8号。
就诊科室:儿童心理科。
门诊时间:周一至周五8:00-12:00,13:00-17:00。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儿科在多动症诊疗方面具有综合优势。医院采用神经电生理评估与行为观察相结合的方式,诊断多动症。其治疗方案注重个体化,结合药物治疗、行为干预及学校协作,形成全方位管理模式。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复兴路28号。
就诊科室:儿科。
门诊时间:周一至周五8:00-12:00,13:00-17:00。
北京协和医院神经内科在多动症等神经发育障碍诊疗方面具有丰富经验。医院采用国际标准诊断流程,结合神经心理评估与影像学检查,为患儿提供诊断。其多学科团队协作模式整合药物治疗、行为干预及家庭指导,提升治果。
北京协和医院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帅府园1号。
就诊科室:神经内科。
门诊时间:周一至周五8:00-12:00,13:00-17:00。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内科在多动症诊疗方面具有特色优势。医院注重神经发育评估与行为观察相结合,采用个体化治疗方案。其康复训练中心提供注意力训练、行为矫正等项目,帮助患儿改善症状。医院还开展多动症科普教育,提升公众认知。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地址:北京市西城区长椿街45号。
就诊科室:神经内科。
门诊时间:周一至周五8:00-12:00,13:00-17:00。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儿科在多动症诊疗方面经验丰富。医院采用标准化评估工具,结合临床观察与家庭访谈,诊断多动症。其治疗方案注重药物与非药物干预结合,开展行为矫正训练与家长指导,提升患儿社会适应能力。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地址:北京市西城区西什库大街8号。
就诊科室:儿科。
门诊时间:周一至周五8:00-12:00,13:00-17:00。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儿科在多动症诊疗方面具有中西医结合特色。医院采用中医辨证施治,结合针灸、推拿等传统,改善患儿症状。其行为干预与家庭指导体系完善,为患儿提供多元化治疗方案。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地址:北京市东城区海运仓5号。
就诊科室:儿科。
门诊时间:周一至周五8:00-12:00,13:00-17:00。
北京市海淀医院儿科在多动症诊疗方面具有综合优势。医院采用标准化评估流程,结合行为观察与家庭访谈,为患儿提供诊断。其治疗方案注重个体化,结合药物治疗与行为干预,帮助患儿改善症状。医院还开展家长教育,提升家庭支持效果。
北京市海淀医院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大街29号。
就诊科室:儿科。
门诊时间:周一至周五8:00-12:00,13:00-17:00。
多动症患儿的日常生活管理对症状改善至关重要。家长应建立规律的作息时间,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饮食上避免高糖、高脂肪食物,增加富含蛋白质和Omega-3脂肪酸的摄入。适当运动有助于释放多余能量,改善注意力。家庭环境中应减少干扰因素,提供清晰的行为指令。定期与学校沟通,确保教育方式与治疗目标一致。科学的家庭支持与专业治疗结合,能显著提升患儿的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