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酸高的误区有哪些?高尿酸血症是指血尿酸偏高。高尿酸血症不等同于痛风,在血尿酸过高者中,约有10%会得痛风。痛风是指尿酸盐结晶在身体器官沉积的病理状态,可表现为反复发作的关节炎、肾结石和慢性肾脏病。
关于高尿酸和痛风,社会上有不少常见的认识误区,有必要跟大家一起来梳理和学习。
误解一、高尿酸等于痛风
痛风源自高尿酸,但并不是说有高尿酸就一定会有痛风,只有当血液中的尿酸结晶沉积在关节滑膜、并引起滑膜炎症时才导致痛风的发生,事实上,只有约10%的高尿酸患者才会发生痛风。
反过来也一样,由于痛风的致病因素复杂,不少患者在痛风发作时,血尿酸水平可能还在正常范围之内,这时可不要迷信于检验结果而耽误了对痛风的及时治疗。
误解二、高尿酸只会引起痛风
尿酸是嘌呤在人体的代谢终产物,高尿酸对人体多个组织器官都具有危害作用。过高的尿酸沉积在骨骼、关节处,会引起痛风。
沉积在肾脏会引起肾病、诱发肾脏功能衰竭。高尿酸还会大大提高发生多种代谢相关疾病(如肥胖、糖尿病、高血脂等)和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误解三、尿酸正常就万事大吉
按照国际标准,尿酸的正常范围是:男性<420μmol/L、女<360μmol/L。但是,对于痛风患者,把尿酸控制在这样的“正常”范围是不够的,新指南建议把痛风患者的血液尿酸应降至360μmol/L以下,合并肾尿酸结石者降至300μmol/L以下,从而减少痛风复发频率,使已形成的痛风石减小,并进一步避免晶体的沉积。
误解四、尿酸高,不痛风就不治疗
不管一个人有多健康,只要尿酸超过了一定数值,就应该进行降尿酸治疗。
如果这个人还合并有糖尿病、慢性肾病或具有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那么只要尿酸超出上述的正常范围,即使没有痛风发作,也需要启动治疗。
误解五、降尿酸光靠药物就够了
应用降尿酸药物后,有些患者便自以为从此高枕无忧,可以在饮食上大快朵颐,“大不了再多吃片药呗”,这样的想法不仅错误而且危险。
对于痛风这样的慢性代谢性疾病,“低嘌呤”饮食是治疗的前提和基础。不在源头上减少嘌呤摄入、单靠药物根本无法控制病情。
而由于饮食无度导致尿酸明显升高,不得不增加药物剂量,这大大提高了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