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导管扩张症这个疾病主要的发病人群是四十岁以上的女性,绝经期的妇女和非哺乳期的妇女很容易患有此病。患者患病的初期乳房的一侧会出现乳头溢液的现象,这是初期的体征。随着患者病情的不断发展,多个部位会出现压迫乳腺的情况,患者的乳头会有分泌物流出,一般来说乳头溢液的情况是间接性的。
随着乳腺导管扩张症患者病情的不断发展,患者的乳房内部会有肿块出现,肿块具有移动性。乳房部位还会有疼痛的情况,严重的患者还会产生精神萎靡、体温升高、食欲不振、四肢无力等全身的症状,由此可见该疾病的严重性。
通过对于乳腺导管扩张症这个疾病临床表现的分析可以了解到该疾病的严重性,常见的能够检查乳腺导管扩张症的方法有肿物针吸细胞学检查、病理学检查、X线乳腺导管造影检查等,医生会根据患者的检查结果来进行有效的诊断。
确诊患有了乳腺导管扩张症就需要进行及时的治疗,治疗这个疾病常见的方法就是手术。目前新兴的治疗乳腺导管扩张症的手术是微创手术,在进行手术治疗的期间还需要配合一定的药物治疗。治疗的过程中,患者一定要积极的与医生配合。
治疗乳腺导管扩张症都需要从其产生的原因着手,引发这个疾病产生常见的原因包括病毒的感染、药物的刺激、遗传的因素、退行性的病变等。近年来有的患者患有乳腺导管扩张症的病程可能会长达十多年。所以掌握到这个疾病的发病原因,就需要从这方面着手进行有效的预防,降低这类疾病产生的机率,才能够把危害降到低。
乳腺钙化是早期癌症吗随着网络的便捷应用,许多医学科普知识能通过网上搜索到。但是医学科普文章良莠不齐,而人们的医学背景知识存在差异,有的医学知识理解起来相当费力,甚至因为一知半解,而造成人们的恐慌。乳腺内钙化灶,就是其中一个极易引起女性朋友紧张的医学名词。经常有女性朋友会问:“医生,我做了乳腺钼靶,报告提示有钙化,是不是得乳腺癌了?“那么接下来,我们讲一讲乳腺内的钙化灶是怎么发生、怎么检查,以及哪些钙化灶是乳腺癌或者可疑乳腺癌。
一、为什么会有钙化灶?
有的医生会很形象地描述,钙化灶就像是撒了点盐在片子上。不要以为这只是在打比方。事实上,钙化灶还真是乳腺里的“盐“。
乳腺组织病灶内钙化的发生与病灶内细胞变性、坏死后的钙盐沉积、肿瘤细胞和乳腺细胞的旁分泌等因素有关。通俗一点讲,就是乳腺内细胞发生病变、坏死形成钙盐,或者是自己分泌出来一些钙盐成分(比如一些囊肿的囊壁细胞会分泌钙盐成分)。
而乳腺组织非病灶内钙化的发生与局部组织的炎性损伤以及损伤修复后的钙盐沉积等因素有关,这可以理解为乳腺组织发炎或者受过伤(比如外伤、手术等)后,愈合过程中出现钙盐沉积。
钙化灶是摸不到的,而且很多时候,超声或MRI都发现不了。乳腺钼靶是发现钙化灶好的检查。
二、钙化灶有大小之分
很多病人因为报告上出现“钙化“两个字,就非常紧张地前来就诊。医生一看,“钙化“两字前还写了“粗大“两字,再一看钼靶片,仅仅一颗直径约2毫米的钙化点亮晶晶地出现在片子上。那么,恭喜这些人,这种钙化灶是良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