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在生活中经常看到一些孩子,比如眨眼、缩鼻、努嘴、发声、耸肩、抖腿等等,这些都可能是抽动症的表现。
儿童抽搐多为男性,多见于7-12岁。当发现儿童有抽搐时,需要评估,包括是否有链球菌感染史、是否有抽搐家族史、家庭事故、父母对孩子学习期望过高等。
在临床评估中,虽然儿童有抽搐症状,但程度较轻,不影响学习、情绪、沟通和生活,父母不应过于焦虑,儿童不能接受治疗。但当抽搐引起儿童不适、学习下降、情绪不稳定、自卑、影响同伴沟通时,应接受治疗。
1、抽动症的临床表现是什么?发病率高吗?
抽动症的英文名叫tic,是由法国语tique演变过来的,意思是“扁虱”,形容抽动症就像牛马等动物被扁虱叮咬时出现不自主、重复性的肌肉缩抖现象。
抽动症主要分为短暂性(病程>4周)、慢性(病程1年以上)和多发性抽动症(TS)三大类。
抽动的表现是运动抽动和声音抽动。运动抽动通常比声音抽动早出现几年,但很少有儿童先出现声音抽动。运动抽动通常表现为眨眼、皱眉、咬唇、撅嘴、张嘴、歪嘴、摇头、耸肩、扭脖子、握手、举手、踢腿、腹部收缩等。随着年龄的增长,它也可以表现为更精细的动作,如不时做奇怪的手势。
声抽常变表现为干咳、清喉、吸鼻、尖叫、犬吠、打嗝等。随着年龄的增长,可以逐渐演变成重复语言、骂人或无缘无故骂人。
有些孩子在抽搐发作前,身体有局部不适,如眼睛干燥不适、身体压迫、鼻痒、身体瘙痒、感觉冷或热、出汗、焦虑等。
抽动症是儿童期常见病,发病率较高。比如短暂性抽动6%左右,慢性抽动4%左右,多发性抽动0.5%左右。
二、抽动症会对儿童和家庭造成怎样的损害?
抽搐不一定会对儿童造成很大的功能损害,但抽搐行为往往很容易引起他人的注意。如果没有得到正确的治疗,就会导致一系列的社会适应问题,不利于儿童的身心健康发展。
多数父母会因为孩子的抽搐而感到恐慌。他们不知道该怎么办。他们经常过多地关注和提醒孩子抽搐的行为,但实际上加强了抽搐的症状;或者责骂孩子,使孩子更加紧张和焦虑。
长期或严重的抽搐会对儿童造成各种功能损害,如孤立、自卑、退缩、同伴欺凌、情绪焦虑、抑郁、低自尊,此外,长期严重抽搐引起的重复非生理运动会引起抽搐部位疼痛和损伤,抽搐也会导致儿童难以入睡,睡眠质量差。
三、儿童抽动症的原因是什么?
说到抽动症的病因,很复杂,所以要实现抽动症的治好,必须从多个环节各个方面打破才能成功。总之,抽动症是儿童生长发育过程中遗传因素、神经生物因素、心理和社会环境因素相互综合作用的结果。特别是社会心理和环境的紧张因素,如不良生活事件,如果在治疗过程中没有被挖掘出来,当这些因素一直存在时,儿童的抽动症往往在改善后复发,将难以治好。一旦抽动病程超过一年,演变为慢性抽动,治疗就更加困难了。
抽动症有明显的遗传倾向。单卵双生子抽动症同病率高达99%,异卵双生子同病率高达23%。近年来,大量国际研究发现,许多基因与抽动症有关。
近年来,研究还发现,抽动症与大脑中各种神经递质的失衡有关,包括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5-羟色胺、组胺、谷氨酸和γ-氨基丁酸等。
大约20-35%的抽动症与感染后自身免疫有关,免疫反应损害神经精神系统。
内向、敏感、脆弱、大脑发育不成熟的儿童容易患抽动症、学习和生活压力、紧张、疲劳、焦虑、压力事件、精神创伤、观看恐怖电影、卡通、父母纪律过严、惩罚过多、忽视或虐待儿童可导致抽动症。
四、抽动症如何诊断?
抽动症的诊断需要专业的临床医生详细询问病史,全面而有重点的体格检查、神经系统检查以及精神检查,同时做一系列神经心理行为测试、脑电图检查。如果近期可疑有细菌病毒感染,还应该化验血常规、血沉、抗“O”,咽拭子培养等,并依据美国精神障碍诊断和统计手册第五版(DSM-V)的新标准,对抽动症作出诊断和分型,同时需要鉴别和排除与抽动症相似的其它疾病,如风湿性舞蹈病,癫痫,肝豆状核变性、迟发型运动障碍、其它发育障碍导致的刻板动作等。
五、抽动症容易共患哪些疾病?
研究发现,79%的抽动症患有其他一种或多种精神障碍。儿童抽动症和多动症是双胞胎兄弟,患病率高达50%,即一半的抽动症儿童患有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
抽动症共患强迫症的概率为33%,包括学习困难、睡眠障碍、情绪障碍、行为障碍、攻击行为、自伤行为等。
共同疾病的存在使抽动症的情况更加复杂,治疗更加困难,功能损害更加严重。因此,从确保儿童身心健康发展的角度来看,应重视抽动症共同疾病的评价和发现,综合解决问题。
六、治疗儿童抽动症有哪些误区?
儿童抽动症的治疗是一个系统的大项目,需要儿童、家长、教师和医生的积极合作。医生要树立“从源头上寻找和解决致病因素”的正确观念。家长、老师甚至孩子要科学理解抽动症,避免误解,增加抽动症对孩子的危害。
1、如果不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花费大量的时间、精力和财力进行对症治疗,暂时放松可能会在短时间内改善抽搐症状,但学校家庭环境的致病因素一直存在。很快,儿童抽搐仍然像以前一样,甚至恶化。
2、过度关注儿童抽动表现,无形中强化了儿童抽动。
3、试图让孩子“听话”,让孩子更紧张、焦虑、自卑。
七、治疗儿童抽动症有哪些方法?如何实现有效的治疗?
治疗儿童抽动症必须从源头开始,医生、儿童、家长、教师密切合作,积极、认真、仔细寻找和发现家庭、学校环境心理致病因素,采取相应对策,从源头去除致病因素,有望从根本上治好儿童抽动症,遏制共同疾病的发展,避免更大的功能损害。
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心理咨询、家庭咨询、生物反馈、行为治疗、团体治疗等。儿童抽搐的治疗是多样化的。当我们发现一些紧张因素导致抽搐时,首先是消除紧张,让孩子放松,而不是急于用药、针灸、按摩等,而不是寻找诱发因素。
这一点非常重要。许多儿童在服药时受到环境的压力,一些治疗方法可能会加重儿童的紧张,就像雪上加霜一样,使治疗效果非常不理想。
其次,要劝家长冷静孩子的抽搐症状,不要因为情绪紧张而影响孩子,更不要时不时提醒孩子抽搐,这对孩子抽搐的主观控制非常不利。
此外,医生的药物治疗取决于病情。父母必须听从医生的建议,规范治疗。实现治疗的关键是深入挖掘和发现环境紧张的致病因素,提出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逐步培养儿童有效控制抽搐行为的能力。
※以上是【成都西南儿童医院】讲解“科学诊治儿童抽动症”,供您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