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肤病是什么样子的
皮肤病是什么样子的?皮肤病是疾病大类之一,它的种类很多,不同的类型有不同的症状,还会产生不同的感觉,其形成因素也各不相同。皮肤病的表现症状虽然复杂,但其数量还是有限的,这也是很多皮肤病症状相似,容易混淆的原因之一。那么,皮肤病的症状都有什么?皮肤病是什么样子的呢?让我们简单了解一下吧。
斑片
斑片是皮肤病的主要表现之一,它是皮肤粘膜颜色改变的症状。斑片的颜色因皮肤病种类不同而不同,常见的是褐色、白色、红色以及黑色。像白癜风会出现白色或乳白色的斑片。斑片的大小不等,有些皮肤病的斑片较大,边界清晰;有些则范围较小,甚至呈点状,称为斑点。
白癜风斑片
丘疹
丘疹是常见的皮肤病症状,它是隆起于皮肤的小疙瘩,症状十分的复杂。可能是很大的褐色的疙瘩,也可能是很小的肤色的丘疹。有些丘疹会产生诸如痒、痛、胀等症状,有些则没有自觉感知,有些丘疹会发炎,甚至流脓,而有些则没有明显的症状,还会慢慢的自行消退。痤疮的丘疹,就是生活中较常见到的。
斑块
斑块与斑片类似,都是形状不一、大小不等、颜色各异的常见皮肤病症状。但与斑片不同,斑块隆起于皮肤,大多由丘疹融合而成,中央可有凹陷。斑块表面的症状也因皮肤病种类不同而有所不同。像有的斑块上会有皮屑脱落,有的斑块表面光滑潮湿,而有的斑块则粗糙干燥。
湿疹症状图片
皮肤病的症状很多,当然不是仅仅只有以上三种,以湿疹为例。湿疹就可能表现出很多的皮肤病症状,像急性湿疹可能出现丘疹、丘疱疹或小水疱,严重的还会有糜烂、渗液现象。而慢性湿疹的皮肤表面会有色素沉着、粗糙,有时还覆有鳞屑。
警惕产后乳房易得的皮肤病!
女性产后如果对乳房护理不当,容易诱发各种皮肤疾病,不仅影响哺乳,自身健康也受到威胁,所以专家提醒产后妇女,应正确合理的给乳房进行护理!
妇女生孩子后,如果对乳房保养不当,会因各种皮肤病的发生而影响哺乳。
一、乳房体癣
系真菌感染所致乳房表面出现圆圈状红斑,红斑的周边一圈隆起,形成明显的边界,红斑的中心炎症减轻,表面有白色鳞屑,瘙痒感明显。哺乳时可通过接触传染。应及时外涂复方水杨酸酊,达克宁霜等抗真菌药物。切忌涂搽皮炎平,肤轻松之类的激素类外用药,以防皮损扩散。
二、乳房湿疹
在乳头、乳晕及其周围出现棕红色的丘疹及红斑,表面覆盖一层较薄的痂皮及鳞屑,常继发糜烂、渗液、有疼痛及瘙痒感。产妇应停止哺乳,经常清洗乳房皮肤,不要进食鱼、虾、螃蟹等海鲜类食物及辣椒、大蒜、酒等辛辣刺激性食物,尽量避免搔抓,不用热水及肥皂烫洗。糜烂渗液时用4%硼酸溶液湿敷,干燥后涂乐肤液,皮炎平霜。口服赛庚啶,苯海拉明等药物有抗组织胺止痒作用。
皮肤病人慎用拔罐
拔罐是传统中医常用的一种治疗疾病的方法
这种可以逐寒祛湿、疏通经络、祛除瘀滞、行气活血、消肿止痛、拔毒泻热,具有调整人体的阴阳平衡,解除疲劳、增强体质的功能,从而达到扶正祛邪,疾病的目的。所以,许多疾病都可以采用拔罐进行治疗。
拔罐采用的工具——罐,有许多种,有玻璃罐、陶瓷罐、竹罐、橡胶罐等,甚至家中的罐头瓶也可以用于拔罐。临床中用得较多的是玻璃罐、陶瓷罐、竹罐。而橡胶罐在家庭中用的较多,因为它使用方便,用手一捏,即可嘬住,不管您是否懂医,非常容易掌握,只要明白哪里痛就拔哪里即可。但它没有用火,少了一个重要的环节,效果就要差一些,所以医院一般不用这种。玻璃罐光滑透明,可以透过玻璃观察罐内皮肤充血、瘀血、起泡及放血时的出血情况等,所以临床中用得多。
拔罐使用中的另一个工具——就是探子,或叫火把。可用一截较粗的铅丝,一头弯成圆圈状,易于用手握住,另一头缠上棉花及纱布,用来蘸酒精、点火。
拔罐的方法很多,主要有四种:拔罐、闪罐、走罐、放血拔罐
拔罐是简单基本的方法。一般用一只手持罐,另一只手拿已点着火的探子,将着火的探子在罐中晃上几晃后,撤出,将罐迅速放在要治疗的部位,然后用手轻轻拔一拔罐子,看是否嘬上了。拔罐时应注意:不要将探子上的酒精抹在罐子口上,也不要将探子上的酒精滴落在病人的皮肤上,否则,将会烫伤病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