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疸,作为肝脏疾病的重要症状之一,其特征是视网膜和皮肤呈现黄色。这一现象在肝脏疾病患者中尤为常见,其出现往往意味着肝脏损伤后的代谢速度及能力降低。当肝脏受损,无法及时代谢胆红素时,血液中胆红素的浓度会上升,从而在机体上产生黄疸。
黄疸的严重程度与血液中胆红素的浓度密切相关。正常情况下,胆红素在血中的含量不大于17.1μmol/L。当胆红素浓度高于17.1μmol/L时,即被视为黄疸。而当胆红素浓度超过34.2μmol/L时,皮肤和巩膜会明显黄染,且随着胆红素浓度的升高,黄染现象会逐渐加重,严重时可表现为黑绿色。
对于肝病患者而言,黄疸的出现往往预示着病情的恶化。不同类型的黄疸,其背后的病因和严重程度也各不相同。肝细胞性黄疸是由于肝细胞受损后分泌和代谢胆汁的功能异常所致,常见于各类肝炎、肝癌、胆汁淤积性肝病等。当总胆红素达到20μmol/L以上时,可能预示肝病的严重度,但也要结合肝病诊断和黄疸的原因来分析判断。如果黄疸指数严重增高,达到30μmol/L以上时,说明疾病可能已发展到较为严重的阶段,如肝衰竭。
阻塞性黄疸则主要是由于胆红素的排泄障碍所致,如胆囊或胆管结石、肝内胆管结石或肿瘤疾病引起的胆道堵塞。如果是肿瘤疾病原因所致,疾病通常比较严重,且难以完治疗好或恢复。溶血性黄疸则主要是由于红细胞破坏过多所致,如G6PD缺乏或异型输血,这种情况及时处理是可以恢复的。
除了皮肤黄染外,黄疸患者还可能出现尿色变深、排便颜色变浅乃至白陶土色、皮肤瘙痒以及乏力、食欲不振、腰酸背痛等症状。这些症状的出现,都进一步提示了肝脏功能的受损和病情的恶化。
面对黄疸这一症状,肝病患者应积极采取应对措施。首先,应调节心理状态,了解、学习黄疸相关知识,正确对待并积极治疗。其次,在饮食上要配合医生的指导,合理、均衡分配各种营养物质。对于出现皮肤瘙痒的患者,应注意皮肤清洁,每日用温水洗浴,切勿搔抓。此外,还应避免进食粗糙、坚硬的食物,禁止饮酒和服用对肝脏有损害的药物。
在日常生活中,肝病患者应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如不熬夜、戒烟酒等。同时,定期体检也是预防肝病恶化的重要手段,尤其是有家族史的人群更应重视。对于已经感染肝炎病毒的患者,应积极治疗肝炎,以防止病情进一步恶化。
总之,黄疸作为肝病的重要症状之一,其出现往往预示着病情的恶化。肝病患者应高度重视黄疸这一症状,及时采取措施进行治疗和护理,以防止病情进一步恶化。同时,也应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定期体检,以预防肝病的发生和发展。
四川华西肝病研究所专家提醒:肝病初期的症状可能并不明显,但只要我们保持警惕,定期进行体检,并在出现相关症状时及时就医,进行必要的检查,就能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守护肝脏健康,从我做起,从日常做起。同时,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如均衡饮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避免过度劳累等,也是预防肝病的重要措施。四川华西肝病研究所将继续在肝病治疗这一领域进行深入研究,为更多的肝病患者带来福音。如果您或您的亲友深受肝病的困扰,不妨到四川华西肝病研究所求助,尝试这种新的治疗方法,相信在尚建中院长及黄宗文主任医师,程进明主任等多位专家医师的会诊下能够帮助你走出肝病的阴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