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感染的鼻炎症状包括鼻塞、流涕、打喷嚏和喉咙痛,治疗以缓解症状为主,可使用抗组胺药、鼻腔喷雾和休息。病毒性鼻炎通常由鼻病毒、冠状病毒等引起,感染后病毒侵入鼻黏膜,引发炎症反应,导致鼻腔分泌物增多和黏膜肿胀。症状通常在感染后1-3天出现,持续7-10天,少数患者可能伴有低热或头痛。
1.鼻塞是病毒性鼻炎的典型症状,由于鼻黏膜充血和分泌物增多,导致鼻腔通气不畅。缓解鼻塞可使用生理盐水鼻腔冲洗,帮助清除分泌物,减轻黏膜肿胀。也可使用减充血剂鼻腔喷雾,如羟甲唑啉,但连续使用不超过3天,避免反跳性充血。
2.流涕是病毒性鼻炎的常见表现,初期为清水样鼻涕,后期可能转为黏稠。保持鼻腔湿润有助于缓解流涕,可使用加湿器增加空气湿度,避免鼻腔干燥。多饮水也有助于稀释鼻涕,减少不适感。
3.打喷嚏是病毒性鼻炎的典型症状,由于病毒刺激鼻黏膜神经末梢,引发反射性打喷嚏。避免接触冷空气、灰尘等刺激物,减少打喷嚏频率。使用抗组胺药,如氯雷他定,可抑制组胺释放,缓解打喷嚏和流涕。
4.喉咙痛是病毒性鼻炎的常见伴随症状,由于鼻腔分泌物倒流刺激咽喉部黏膜。保持口腔卫生,多饮水,避免辛辣食物,可缓解喉咙痛。使用含片或漱口水,如复方硼砂溶液,也有助于减轻咽喉不适。
5.低热或头痛是病毒性鼻炎的少数伴随症状,通常为轻度,提示机体免疫系统正在对抗病毒。保持充足休息,避免过度劳累,有助于恢复。若体温超过38.5℃或头痛剧烈,需及时就医,排除其他并发症。
病毒性鼻炎的症状通常较为轻微,通过对症治疗和充分休息,大多数患者可在1-2周内恢复。若症状持续超过10天或加重,如出现高热、脓性鼻涕、面部疼痛等,需警惕细菌性鼻窦炎的可能,及时就医进行抗生素治疗。日常生活中,注意手部卫生,避免接触感染源,增强免疫力,是预防病毒性鼻炎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