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医疗和免疫治疗的突破性进展,广州肿瘤诊疗水平已进入分子靶向时代。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率先开展质子治疗技术,年收治患者超2万例。广东省人民医院引进达芬奇手术机器人完成复杂肿瘤切除。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建立华南CAR-T细胞治疗中心。广州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开展3D打印模板引导放射性粒子植入术。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建成多学科联合诊疗体系,实现肿瘤分型。这些医疗机构通过技术创新不断提升肿瘤率和生存质量。
1.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
国家肿瘤学重点学科,拥有28个临床科室和11个医技科室。质子治疗中心配备国内首台质子加速器,年完成放射治疗1.3万例。肿瘤早诊早治中心开展液体活检技术,检出率提升至92%。临床研究病房承接国际多中心临床试验项目56项。
2.广东省人民医院
肿瘤科年手术量超8000台,其中达芬奇机器人手术占比35%。建成华南大肿瘤生物样本库,储存样本超50万份。肺癌诊疗中心采用电磁导航支气管镜技术,早期肺癌确诊率达88%。开设肿瘤心脏病学联合门诊。
3.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
CAR-T细胞治疗中心已完成200例难治性淋巴瘤治疗,完全缓解率61%。肿瘤介入科开展纳米刀消融技术治疗胰腺癌。日间化疗病房年服务患者1.2万人次,平均住院时长1.8天。拥有华南肿瘤免疫治疗重点实验室。
4.广州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
3D打印模板引导粒子植入技术治疗复发肿瘤,5年生存率提升15%。肿瘤热疗中心配备全域热疗系统,联合化疗提高30%。开设粤港澳大湾区肿瘤专科联盟远程会诊平台。
5.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多学科联合诊疗中心涵盖14个专科,年制定个体化方案4000余例。肿瘤内科开展循环肿瘤DNA动态监测技术。胃肠肿瘤外科完成腹腔镜手术突破1万例,微创手术占比达85%。建立肿瘤患者全程管理随访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