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结肠癌诊疗领域,广东多家三甲医院通过引进设备和技术不断提升治疗水平。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率先开展达芬奇机器人辅助结肠癌术,年手术量超过500例。广东省人民医院采用3D腹腔镜技术,使微创手术度提升30%。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开展荧光导航淋巴结清扫技术,显著提高早期癌灶检出率。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应用人工智能辅助诊断系统,肠癌早期诊断准确率达92%。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建立多学科联合诊疗模式,中晚期患者五年生存率提高至65%。这些医院通过技术创新持续推动结肠癌诊疗水平进步。
1.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
该院结直肠外科是国家临床重点专科,拥有独立的结直肠肿瘤病区。配备第四代达芬奇手术机器人系统,2022年完成机器人辅助结肠癌手术328例。开展经自然腔道取标本手术(NOSES),腹部无切口患者占比达42%。建立从筛查到康复的全流程管理体系,早期结肠癌诊断率连续五年保持38%以上。参与制定《中国结直肠癌诊疗规范》等6项指南。
2.广东省人民医院
胃肠外科年完成结肠癌手术超800台,其中腹腔镜手术占比91%。在国内首批开展3D腹腔镜解剖技术,手术出血量控制在50ml以下。拥有华南地区大的消化内镜中心,采用超声内镜指导下的黏膜下剥离术治疗早癌。近三年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2项,发表SCI论文46篇。开展循环肿瘤DNA检测技术,用于术后复发监测。
3.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
普外科为国家重点学科,开展荧光显影导航的腹腔镜结肠癌术。拥有双源CT和PET-MRI等设备,术前分期准确率提升至93%。建立遗传性肠癌筛查门诊,已确诊林奇综合征患者127例。参与国际多中心临床试验15项,其中FOLFOX方案优化研究获广东省科技进步一等奖。日间手术病房使部分患者术后24小时即可出院。
4.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消化病学科群包含6个相关专科,开展人工智能辅助结肠镜筛查。研发的AI系统对微小息肉识别灵敏度达96%,年筛查量突破2万例。拥有华南消化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开展肠道菌群移植辅助治疗。创新应用纳米碳示踪技术,淋巴结检出数量平均增加5枚。近五年获结肠癌相关发明专利9项。
5.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
胃肠肛门专科是国内大的结直肠癌诊疗中心之一,年手术量超1500例。首创"五师查房"模式,整合外科、肿瘤、影像等多学科资源。开展经肛全直肠系膜切除术(TaTME),低位保肛率提高至78%。建立华南地区肠癌肝转移综合治疗中心,转化治疗成功率41%。主持国家科技重大专项2项,制定行业标准3项。
6.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
老年结直肠癌诊疗特色突出,70岁以上患者占比达35%。开展术前老年综合评估系统,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42%。拥有64排CT仿真结肠镜技术,适用于不耐受肠镜检查者。设立造口康复门诊,年服务患者超2000人次。参与编写《中国老年结直肠癌专家共识》,获广东省医学科技奖2项。
7.深圳市人民医院
引进德国STORZ4K超高清腹腔镜系统,开展完全腹腔镜右半结肠切除术。建立快速康复外科流程,平均住院日缩短至6.5天。肿瘤内科开展ctDNA动态监测指导下的个体化化疗。拥有粤港大湾区结直肠癌联盟远程会诊平台,年完成多学科会诊600余例。近三年结肠癌科研立项4项、省级8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