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广州地区,多家三甲医院配备了国际的食管癌诊疗设备,为患者提准化治疗方案。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拥有华南地区达芬奇手术机器人系统,可开展高精度微创手术。广东省人民医院引进了德国西门子双源CT和PET-CT融合成像系统,实现早期病灶定位。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配置了美国瓦里安TrueBeam直线加速器,开展立体定向放疗。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建立了数字化杂交手术室,整合DSA与胸腔镜技术。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则拥有全套奥林巴斯超高清内镜系统,提升早癌检出率。
1.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
该中心食管癌年手术量超800例,机器人手术占比达35%。其胸外科开展经纵隔镜食管癌术,将手术创伤控制在3-4厘米切口范围内。新引进的术中荧光导航系统可实现淋巴结示踪,清扫准确率提升至92%。中心参与制定的《中国食管癌诊疗规范》被国家卫健委采纳为标准方案。
2.广东省人民医院
胸外科配备电磁导航支气管镜系统,可对纵隔淋巴结进行经气道穿刺活检。放疗科采用容积调强放疗技术,通过256排CT模拟定位将剂量误差控制在1mm以内。近三年开展食管癌多学科联合门诊,使中晚期患者转化手术率提高18个百分点。
3.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
消化内镜中心拥有激光共显微内镜,实现细胞级病理诊断。其开展的食管癌光动力治疗项目,对早期表浅型病变率达96.7%。医院建立的食管癌生物样本库已收集3000余例标本,支撑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研究。
4.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胸外科首创"三野清扫+喉返神经监测"技术,将术后声嘶发生率降至3%以下。杂交手术室实现DSA引导下的食管支架置入与胸腔镜手术同步进行。2022年数据显示,该院食管癌术后5年生存率达48.2%,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5.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
内镜中心采用NBI+放大内镜技术,早癌检出率提升至32.6%。其开展的食管癌射频消融治疗,对Barrett食管高级别上皮内瘤变完全清除率为89.4%。医院参与国际多中心临床试验,针对HER2阳性食管癌患者开展靶向药物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