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肝脏肿瘤诊疗领域,广州多家医院通过引进医疗设备和技术手段不断提升治疗水平。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肝胆外科中心已开展达芬奇机器人辅助肝切除手术,年手术量超过500例。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采用三维可视化技术辅助肝切除,5年生存率达到国内水平。广东省人民医院开展钇-90微球选择性内放射治疗,为中晚期患者提供新选择。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建立多学科联合诊疗模式,将微波消融技术应用于小肝癌治疗。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开展CAR-T细胞免疫治疗临床试验,在难治性肝癌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
1.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肝胆外科年手术量突破2000台,拥有独立的肝脏移植中心。配备双源CT和3.0T磁共振,可实现1mm薄层扫描。开展ALPPS二期肝切除、活体肝移植等复杂手术,微创手术占比达65%。参与制定《原发性肝癌诊疗规范》等5项指南。
2.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
肝脏外科拥有数字化手术导航系统,实现肿瘤三维重建。建立肝癌早筛体系,通过液体活检技术将检出率提升至92%。开展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年完成TACE治疗400余例。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项。
3.广东省人民医院
肝胆外科配备射频消融导航系统,实现5mm以下病灶定位。开展联合肝脏分隔和门静脉结扎的二步肝切除术,手术死亡率低于1%。建立肝癌分子分型平台,为个体化治疗提供依据。近三年发表SCI论文48篇,影响因子总和超过200。
4.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微创介入中心开展CT引导下微波消融治疗,5年生存率78.6%。拥有独立的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室,年完成125碘粒子植入200例。建立肝癌数据库,收录病例超过1.2万例。参与国际多中心临床试验6项。
5.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
肿瘤内科开展PD-1抑制剂联合靶向药物治疗,客观缓解率42.3%。建立华南地区大的肝癌标本库,保存组织样本5.6万份。承担国家"十三五"重大专项2项,研发新型分子靶向药物3种。近五年获发明专利授权17项。
6.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
肝胆外科配备全数字化杂交手术室,实现介入与外科手术无缝衔接。开展腹腔镜解剖性肝段切除术,手术时间缩短30%。建立快速康复外科体系,平均住院日降至7.2天。获广东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
7.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中西医结合肿瘤科开展肝动脉灌注化疗联合中药治疗,毒副反应降低37%。研发"肝积方"等院内制剂6种,纳入医保目录。建立中医外治中心,开展穴位敷贴等特色。近三年门诊量年均增长15%。
8.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肝胆胰外科开展荧光导航肝切除术,微小病灶识别率提升至95%。建立肝癌MDT门诊,实现多学科会诊。开展ALPPS手术26例,无严重并发症发生。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8项。
9.广东省中医院
肿瘤中心开展中药联合TACE治疗,中位生存期延长4.8个月。研发"肝复乐"等中成药3种,获得发明专利。建立中医特色护理体系,开展耳穴压豆等。年收治肝癌患者1500余例。
10.广州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
放射治疗科配备TOMO放疗系统,实现肝肿瘤放疗。开展立体定向放射治疗,单次剂量误差小于1mm。建立放疗不良反应预测模型,准确率89.2%。参与制定《肝癌放射治疗专家共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