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妇科肿瘤诊疗领域,广州多家三甲医院通过引进国际技术不断提升子宫内膜癌治疗水平。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率先开展机器人辅助腹腔镜手术,5年生存率达到85%以上。广东省人民医院建立分子病理诊断平台,实现分型治疗。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将3D打印技术应用于手术规划,复杂病例切除率提升30%。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开展保留生育功能的手术研究,40岁以下患者保育成功率61.2%。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建立多学科联合门诊,年手术量超400例。这些医疗机构的持续创新,推动着子宫内膜癌诊疗从传统模式向化、微创化方向发展。
1.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
妇科肿瘤科年接诊子宫内膜癌患者约800例,拥有达芬奇手术机器人等设备。开展荧光导航前哨淋巴结活检技术,早期患者淋巴结检出准确率98.7%。参与制定国家卫健委《子宫内膜癌诊疗规范》,牵头多项国际多中心临床试验。
2.广东省人民医院
妇科肿瘤中心配备全数字化手术室,实现术中快速病理诊断。建立基于二代测序的分子分型体系,针对POLE突变型患者开展去化疗方案研究。2023年数据显示,中晚期患者3年无进展生存率较传统方案提高22%。
3.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微创妇科中心开展单孔腹腔镜手术,疤痕隐蔽性优于传统术式。自主研发的术中超声导航系统,可将病灶定位精度控制在1mm内。近三年收治的II期患者中,86%实现R0切除。
4.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妇科内分泌与肿瘤专科开展激素受体导向治疗,对低危型患者实现化疗豁免。保育治疗团队完成国内首例腹腔镜联合宫腔镜肿瘤切除术,相关成果发表于《GynecologicOncology》。
5.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
肿瘤科妇科病区建立复发监测体系,通过ctDNA检测提前3-6个月预警复发。开展免疫治疗联合靶向方案,PD-L1阳性患者客观缓解率达54.3%。设有华南地区大的妇科肿瘤样本库。
6.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
针对年轻患者设立生育力保存门诊,开展卵巢组织冷冻技术。儿童青少年妇科肿瘤组收治小患者年龄12岁,采用剂量调整方案保护发育功能。
7.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国际医疗部开展中美联合诊疗,实现病理切片跨国会诊。引进质子重离子治疗技术,对术后残留病灶控制率91.2%。建立患者全程管理APP,随访依从性提升至93%。
8.广东省中医院
中西医结合妇科开展针灸缓解化疗研究,纳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项。研发"扶正消瘤方"辅助治疗,Ⅲ期患者5年生存率较单纯西医组提高8.6%。
9.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妇科肿瘤中心将循证医学与辨证论治结合,制定分型施治方案。雷火灸改善盆腔放疗后并发症的82.4%,相关技术获国家发明专利。
10.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
妇科肿瘤科开展术中放疗技术,局部晚期患者术中单次照射剂量可达15Gy。建立淋巴水肿预防体系,术后下肢水肿发生率降至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