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肠癌诊疗领域,广东省多家医院通过引进医疗技术和创新治疗方案不断提升诊疗水平。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在国内率先开展达芬奇机器人辅助肠癌手术,年手术量超过800例。广东省人民医院采用多学科协作模式,结合腹腔镜技术和靶向治疗,使中晚期患者5年生存率提升至65%。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开展荧光导航切除技术,淋巴结清扫准确率达98%。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应用人工智能辅助诊断系统,早期肠癌检出率提高30%。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建立结直肠癌全程管理平台,实现从筛查到康复的一体化服务。这些医院通过技术创新为肠癌患者提供了更的治疗选择。
1.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
该中心结直肠外科配备第四代达芬奇手术机器人系统,2022年完成机器人辅助肠癌手术426例。开展经自然腔道取标本手术(NOSES)技术,腹部无切口患者占比达38%。拥有华南地区大的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中心,针对复发转移病灶实施内放疗。
2.广东省人民医院
胃肠外科年收治肠癌患者1500余例,开展3D腹腔镜联合术中肠镜的双镜联合手术。建立分子病理检测平台,可对KRAS/NRAS/BRAF等12种基因进行检测。日间手术中心实现早期肠癌48小时出入院模式,床位周转率提升40%。
3.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
消化内科拥有双气囊电子小肠镜系统,可完成全消化道肿瘤筛查。放疗科配置TOMO螺旋断层放疗系统,对直肠癌新辅助放疗的完全缓解率达28%。临床营养科开发肠癌专用营养配方,术后吻合口瘘发生率降至1.2%。
4.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普外科开展经肛全直肠系膜切除术(TaTME),低位直肠癌保肛率提高至76%。病理科应用数字病理扫描系统,实现远程冰冻切片会诊。参与国家癌症中心结直肠癌筛查项目,累计完成粪便DNA检测2.3万例。
5.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
胃肠肛门专科设立造口治疗师团队,提供术前定位到术后护理全程服务。引进窄带成像放大内镜系统,可识别0.2cm的微小病变。临床试验病房开展PD-1抑制剂联合治疗方案,入组患者客观缓解率为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