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肺癌诊疗领域,广东多家医院通过引进医疗设备和技术手段不断提升诊疗水平。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率先开展达芬奇机器人辅助肺癌手术,广东省人民医院建立了华南肺癌医疗中心,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在胸腔镜微创手术方面处于地位,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开展肺癌多学科联合诊疗模式,深圳市人民医院引进PET-CT等高端影像设备提升早期诊断率。这些医院通过技术创新为肺癌患者提供了更多治疗选择。
1.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
该院胸外科年完成肺癌手术1500余例,机器人手术占比达35%。拥有华南地区肺癌分子病理诊断平台,可开展EGFR、ALK等12种基因检测。临床研究中心参与国际多中心临床试验20余项,新引进的TOMO放射治疗系统可实现靶向放疗。
2.广东省人民医院
胸外科开展单孔胸腔镜肺癌术,手术切口仅3-4厘米。呼吸内科建立肺癌早筛门诊,年筛查高危人群超万人次。肿瘤科配备VarianTrueBeam直线加速器,立体定向放疗误差控制在1毫米内。医院牵头制定《广东省肺癌诊疗规范》。
3.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呼吸疾病国家重点实验室在肺癌基础研究领域发表SCI论文120篇。胸外科何建行教授团队首创"无管化"胸腔镜手术技术,患者术后24小时即可下床活动。医院建立肺癌标本库,保存组织样本超过2万例。
4.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
肿瘤中心开展肺癌免疫治疗临床研究,PD-1/PD-L1抑制剂使用病例数居全省前列。放疗科拥有华南首台MR-Linac磁共振直线加速器,实现影像引导放疗。病理科开展循环肿瘤DNA检测技术,监测灵敏度达到0.1%。
5.深圳市人民医院
胸外科年手术量突破800例,微创手术占比达90%。引进广东省首台电磁导航支气管镜系统,可对5毫米以下肺结节进行活检。肿瘤科开展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对晚期肺癌局部控制率达85%。医院参与国家"十三五"肺癌重大专项研究。
这些医院通过持续引进新技术、开展临床研究和优化诊疗流程,在肺癌早期诊断、治疗和综合管理方面形成特色优势。患者可根据具体病情和诊疗需求选择合适的医疗机构,获得规范化的个体化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