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微创外科和医疗技术的快速发展,胆管癌诊疗水平显著提升。广东省作为医疗资源丰富的地区,多家三甲医院在胆管癌诊治领域形成特色优势。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肝胆外科开展达芬奇机器人辅助胆管癌术,年手术量超200例。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采用荧光导航技术定位微小病灶,5年生存率提高15%。广东省人民医院建立多学科联合诊疗模式,将转化治疗成功率提升至40%。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开展胆管癌靶向治疗临床试验20余项。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首创"三步法"肝门部胆管癌切除术,手术时间缩短30%。
1.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肝胆外科年完成胆管癌手术300余例,机器人手术占比达35%。拥有国内胆管癌治疗实验室,开展循环肿瘤DNA检测技术。近三年承担课题5项,发表SCI论文42篇。病区配备3D腹腔镜、术中超声等设备,局部进展期肿瘤切除率91.2%。
2.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
肝胆胰外科开展荧光腹腔镜导航系统,微小病灶检出率提升至92%。首创"四步法"肝门部胆管癌切除术,围手术期死亡率低于1%。拥有华南地区大的胆管癌标本库,累计收集病例2000余例。2023年开展新型胆道支架植入术150例次。
3.广东省人民医院
肝胆外科联合放疗科开展立体定向放疗联合化疗方案,中位生存期延长4.8个月。建立胆管癌MDT团队,包含12个专业组。近五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发明专项12项。日间病房开展胆管癌术后快速康复路径,平均住院日缩短至7天。
4.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
肿瘤内科牵头制定《中国胆管癌诊疗规范》,参与国际多中心临床试验8项。分子病理科开展50基因检测套餐,靶向药物使用率达38%。年收治晚期胆管癌患者600余例,免疫治疗客观缓解率31%。设有专门的胆管癌临床研究病房。
5.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肝胆外科首创联合门静脉切除重建技术,血管侵犯病例切除率85%。拥有华南胆管癌射频消融治疗中心,年手术量180例。实验室开展类器官药敏测试技术,化疗方案提升26%。近三年培养胆管癌专业博士15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