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达芬奇机器人手术、NGS基因检测等新技术在肠癌诊疗中的应用普及,广州多家三甲医院已建立多学科协作的治疗体系。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开展全国结直肠癌肝转移转化治疗临床研究,5年生存率提升至42.1%;广东省人民医院引进第四代荧光腹腔镜系统,实现微小转移灶的术中识别;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建立华南地区大的肠道菌群移植中心,为晚期患者提供新型辅助治疗方案。广州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拥有华南的质子治疗中心,对直肠癌局部复发灶的照射精度达亚毫米级。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结直肠肛门外科年手术量超3000例,其经肛全直肠系膜切除术(TaTME)数量居全国前三。
1.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
国家癌症中心发布的诊疗数据显示,该院结直肠癌专科年收治患者超5000例,开展达芬奇机器人手术年均400台以上。其自主研发的循环肿瘤DNA动态监测技术,使术后复发预警时间提前至影像学发现前6个月。临床研究证实,采用FOLFOXIRI+靶向药物的转化治疗方案,可使初始不可切除肝转移灶的R0切除率达到58.3%。
2.广东省人民医院
胃肠外科配备3D腹腔镜、窄带成像内镜等设备,早期肠癌诊断准确率达96.5%。该院首创"一站式"肠癌诊疗流程,从肠镜筛查到病理确诊平均仅需48小时。2023年数据显示,其腹腔镜辅助直肠癌手术的保肛率为82.4%,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5个百分点。
3.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
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单位,开展肠道微生物组检测指导下的个体化化疗方案。临床数据表明,特定菌群移植可使PD-1抑制剂治疗微卫星不稳定型肠癌的从35%提升至61%。拥有华南肠癌类器官药物敏感性测试平台,测试周期缩短至7天。
4.广州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
质子治疗中心已治疗局部晚期直肠癌患者217例,2年局部控制率为91.2%。其放射性肠炎发生率较传统放疗降低67%。胃肠肿瘤科开展术中放疗联合热灌注化疗技术,对腹膜转移患者的3年生存率改善至28.6%。
5.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
结直肠外科年手术量连续5年居广东省,经自然腔道取标本手术(NOSES)占比达45%。临床研究显示,采用吲哚菁绿荧光导航的淋巴结清扫术,可使Ⅲ期肠癌患者5年生存率提高至64.3%。该院牵头制定的《中国经肛直肠手术专家共识》被纳入国家诊疗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