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医疗和微创技术的快速发展,广州多家三甲医院在肺癌早期筛查、个体化治疗及多学科协作方面取得显著进展。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通过低剂量螺旋CT筛查项目,将早期肺癌检出率提升至85%以上;广东省人民医院的电磁导航支气管镜技术实现亚厘米级肺结节活检;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在国内率先开展肺癌单孔胸腔镜手术,五年生存率优于全国平均水平。此外,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建立了基于人工智能的肺癌影像诊断系统,而广州市胸科医院则在耐药性肺癌的分子靶向治疗领域积累了大量临床数据。这些技术突破使广州成为华南地区肺癌诊疗的高地。
1.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
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年肺癌手术量超2500例。拥有华南肺癌分子病理诊断平台,可检测EGFR/ALK/ROS1等12种驱动基因突变。自主研发的"肺癌液态活检"技术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对晚期患者靶向治疗提升37%。
2.广东省人民医院
广东省肺癌研究所所在地,开展达芬奇机器人肺癌术年均400例。首创"三维重建规划系统",使亚肺叶切除度达0.1mm级。2023年牵头制定《中国肺癌冷冻消融治疗专家共识》。
3.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国家呼吸医学中心主体单位,何建行教授团队首创"无管化"胸腔镜手术,患者术后24小时即可下床活动。临床数据显示,Ⅰ期肺癌患者五年生存率达92.3%,高于国际平均水平(68%-73%)。
4.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
华南地区早开展肺癌微波消融治疗的单位,累计完成CT引导下消融术1800余例。其多学科协作团队(MDT)对Ⅲ期肺癌的综合治疗提升至61%,较传统化疗方案提高近20个百分点。
5.广州市胸科医院
专注复杂疑难肺癌诊疗,耐药基因检测覆盖率达98%。2022年建立华南"肺癌免疫治疗不良反应救治中心",对PD-1/PD-L1抑制剂相关肺炎的救治成功率达89%。
注:所有数据均来自各医院官网年度医疗质量报告、国家卫健委临床重点专科评估材料及中华医学会肺癌诊疗指南(2023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