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口腔癌诊疗领域,广州多家医院通过引进医疗设备和技术创新不断提升治疗水平。中山大学附属口腔医院率先开展3D打印辅助颌骨重建手术,广东省人民医院引进达芬奇机器人辅助系统,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开展免疫治疗联合靶向治疗新方案,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应用人工智能辅助诊断系统,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建立多学科联合诊疗模式。这些技术创新显著提高了口腔癌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1.中山大学附属口腔医院
该院口腔颌面外科年手术量超过1500例,5年生存率达到68%。拥有数字化手术导航系统和3D打印中心,可实施颌骨功能性重建。开展游离皮瓣移植手术成功率98.2%,居国内水平。
2.广东省人民医院
头颈外科配备第四代达芬奇手术机器人,年完成口腔癌手术800余例。建立分子病理检测平台,可进行21种基因检测指导治疗。放疗科拥有TrueBeam直线加速器,调强放疗定位精度达0.5mm。
3.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
开展PD-1抑制剂联合靶向药物治疗晚期口腔癌的临床研究,客观缓解率42.3%。口腔科拥有荧光导航手术系统,可识别肿瘤边界。建有华南地区大的口腔癌生物样本库。
4.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
应用AI辅助诊断系统对早期口腔癌识别准确率91.7%。口腔黏膜病专科年门诊量超3万人次,配备共显微镜实现无创检查。开展光动力治疗癌前病变,5年恶变率降低至3.2%。
5.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
建立包含12个学科的口腔癌MDT团队,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引进质子治疗系统,对腮腺区肿瘤保护效果提升40%。开展舌癌保功能手术,术后语音清晰度达85分以上。
6.广州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
应用数字化导板技术实施切除手术,误差控制在0.3mm内。开展纳米炭示踪技术,前哨淋巴结检出率96.4%。拥有华南口腔癌专病数据库。
7.广州市红十字会医院
头颈外科开展累及颅底的口腔癌扩大切除术,5年生存率提升至51.8%。建立快速康复外科流程,平均住院日缩短至7.2天。应用术中神经监测技术降低面瘫发生率。
8.广东省口腔医院
口腔病理科年检病例超2万例,开展液体活检技术早期筛查。正颌外科联合修复种植科,实现咬合功能与外形同步重建。应用低温等离子刀切除手术出血量减少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