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社会压力增大,抑郁症患者数量持续攀升,广州作为医疗资源丰富的城市,多家医院在抑郁症诊疗领域形成特色。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精神心理科年门诊量超10万人次,配备标准化心理测评系统;广东省人民医院心理精神科拥有20名高级职称专家,开展药物基因检测指导个体化治疗;广州市脑科医院设立24小时心理援助,年接诊抑郁症患者约8万例;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采用多学科联合诊疗模式,建立抑郁障碍生物样本库;广州医科大学附属脑科医院开展重复经颅磁刺激等物理治疗,超过75%。这些医疗机构通过不同方式满足患者多元化需求。
1.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
精神心理科拥有30张开放病床,配备眼动追踪仪、近红外脑功能成像等设备。开展认知行为治疗、人际心理治疗等8种心理干预技术,住院患者平均治疗周期14天。2022年完成抑郁症相关临床试验6项。
2.广东省人民医院
心理精神科设立双相障碍专病门诊,采用QEEG脑电评估技术。拥有4台经颅磁刺激仪,年治疗量超过4000人次。与哈佛医学院合作建立抑郁障碍分子诊断平台,检测准确率达92%。
3.广州市脑科医院
荔湾院区设有抑郁症康复病区,开展团体绘画治疗、音乐治疗等特色项目。拥有国内抑郁症人工智能辅助诊断系统,识别准确率88.7%。年出院患者满意度调查得分稳定在96分以上。
4.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
精神心理科配备64导联脑电监测系统,建立2000例抑郁障碍患者数据库。开展虚拟现实暴露,对创伤后抑郁81.3%。近三年发表SCI论文24篇,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项。
5.广州医科大学附属脑科医院
拥有华南地区规模大的重复经颅磁刺激中心,日均治疗量60人次。开展抑郁症肠道菌群移植临床研究,症状改善率较传统治疗提高35%。门诊实行分级分诊制度,平均候诊时间控制在30分钟内。
6.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精神医学科配备第三代光学拓扑仪,建立抑郁症状早期预警模型。开展药物浓度监测指导的用药,治疗提升至83%。拥有12间标准化心理治疗室,年心理治疗量超1.2万小时。
7.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
老年抑郁症专科门诊配备智能情绪识别系统,建立3000份老年抑郁病例库。开展光照联合药物治疗,冬季抑郁缓解率提高40%。住院部设置家庭式病房,家属陪护率达65%。
8.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华侨医院心理科开发双语诊疗系统,接诊外籍抑郁患者占比15%。应用fMRI导航定位经颅磁刺激,治疗阻抗性抑郁79%。近两年引进3项国际新型抗抑郁药物临床试验。
9.广东省中医院
神志病科开展针灸联合五行音乐,制定6种抑郁证型诊疗方案。建立中药血清药物化学实验室,明确20种抗抑郁中药活性成分。年中药熏蒸治疗量超8000人次。
10.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
儿童青少年心理科配备儿童版抑郁量表评估系统,小接诊年龄3岁。开展家庭系统治疗,父母参与率92%。设立校园心理危机干预小组,年处理青少年抑郁案例300余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