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作为安徽省医疗资源集中地,拥有多家在肝癌诊疗领域具备专业优势的医院。根据新复旦医院排行榜数据,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安徽省立医院)位列全国肿瘤科复旦排名第20位,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在肝胆外科领域进入全国前30名。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安徽省肿瘤医院(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西区)以及合肥市第一人民医院在肝癌综合治疗领域同样具备较高的技术水平。这些医院均通过多学科协作模式,结合手术、介入、靶向治疗等手段,为患者提供规范化诊疗服务。
1.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安徽省立医院)-肿瘤科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安徽省立医院)肿瘤科在复旦专科排行榜中位列全国第20位,是安徽省肿瘤诊疗领域的核心机构。该科室依托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平台,整合肝胆外科、介入科、放疗科等资源,开展肝癌治疗。医院配备达芬奇手术机器人、TOMO放射治疗系统等设备,并在肝癌微创消融、肝移植等领域积累了丰富经验。其多学科会诊模式(MDT)可为中晚期患者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显著提升生存率。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安徽省立医院)地址:安徽省合肥市庐江路17号。
就诊科室:肿瘤科、肝胆外科、介入放射科。
2.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肝胆外科
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肝胆外科在复旦专科排行榜中进入全国前30名,是安徽省肝癌外科治疗的重要基地。科室以腹腔镜肝切除、ALPPS(联合肝脏分割和门静脉结扎的分阶段肝切除术)等高难度手术为特色,年完成肝癌手术超千例。团队在肝癌合并门静脉癌栓治疗、复杂肝癌二次手术等领域处于省内地位,同时参与多项国际多中心临床试验,推动靶向药物及免疫治疗的临床应用。
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地址:安徽省合肥市蜀山区绩溪路218号。
就诊科室:肝胆外科、肿瘤内科、介入科。
3.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肿瘤中心
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肿瘤中心通过多学科协作模式,构建肝癌全程管理体系。中心开展射频消融、经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等介入治疗,联合分子靶向药物及PD-1抑制剂,为中晚期患者提供综合治疗方案。医院配备PET-CT、三维适形放疗系统,并建立肝癌生物样本库,支持个体化用药研究。其临床科研成果多次发表于国际期刊,推动诊疗技术进步。
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地址:安徽省合肥市经济技术开发区芙蓉路678号。
就诊科室:肿瘤中心、肝胆外科、影像介入科。
4.安徽省肿瘤医院(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西区)-肿瘤内科
安徽省肿瘤医院作为全省唯一三级甲等肿瘤专科医院,在肝癌系统治疗领域具有显著优势。肿瘤内科团队专注于晚期肝癌的药物治疗,涵盖化疗、靶向治疗及免疫治疗。医院参与国家卫健委肝癌诊疗指南制定,并牵头多项省级科研项目。通过基因检测指导用药,显著提高治疗,同时设立癌痛规范化病房,改善患者生存质量。
安徽省肿瘤医院地址:安徽省合肥市环湖东路107号。
就诊科室:肿瘤内科、介入治疗科、放疗科。
5.合肥市第一人民医院-肝胆胰外科
合肥市第一人民医院肝胆胰外科以肝癌早期诊断和微创治疗为特色。科室常规开展腹腔镜肝叶切除、微波消融等手术,并利用超声造影技术提升小肝癌检出率。医院与上海东方肝胆外科医院建立技术协作,引入快速康复外科(ERAS)理念,缩短患者术后恢复时间。其肝癌数据库覆盖患者随访信息,为评估提供数据支持。
合肥市第一人民医院地址:安徽省合肥市淮河路390号。
就诊科室:肝胆胰外科、超声医学科、消化内科。
肝癌的预防需从控制高危因素入手。慢性乙型肝炎、丙型肝炎患者应定期监测病毒载量,接受抗病毒治疗以降低肝硬化风险。长期酗酒者需严格戒酒,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应通过饮食调节与运动减轻肝脂肪沉积。建议40岁以上人群每年进行肝脏超声联合甲胎蛋白(AFP)筛查,尤其是有肝癌家族史者。日常生活中需避免食用霉变食物(如含黄曲霉素的花生、玉米),减少亚硝胺类物质的摄入。确诊患者需遵医嘱规范治疗,定期复查增强CT或MRI,监测肿瘤进展,同时通过营养支持改善肝功能储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