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经不调表现为周期异常、经量变化及伴随症状,常见症状包括周期紊乱、经期延长或缩短、经量过多或过少、非经期出血、痛经加重、闭经、经血颜色异常及全身症状。
1.周期紊乱
正常月经周期为21-35天,提前或推迟超过7天属于异常。压力、内分泌失调或多囊卵巢综合征可能导致周期不规律。调整作息、减少压力有助于改善。
2.经期延长或缩短
经期超过7天或不足3天需警惕。子宫内膜病变、黄体功能不足可能引发经期异常。妇科检查结合激素水平检测可明确病因。
3.经量过多或过少
单次月经失血量超过80毫升或少于20毫升属异常。子宫肌瘤、贫血或甲状腺功能异常是常见诱因。铁剂补充或药物调节可针对性治疗。
4.非经期出血
排卵期出血或接触性出血可能与宫颈病变相关。宫颈癌筛查(TCT、HPV检测)及阴道镜检查可排除恶性病变。
5.痛经加重
继发性痛经可能由子宫内膜异位症或腺肌症引起。布洛芬等止痛药可缓解症状,腹腔镜手术适用于严重病例。
6.闭经
停经超过3个月需排查卵巢早衰或垂体瘤。激素替代(如雌孕激素联合用药)可改善低雌激素状态。
7.经血颜色异常
鲜红色伴血块可能提示凝血功能障碍,暗褐色经血常与宫寒相关。中医调理(如艾灸)或西医抗凝治疗需根据病因选择。
8.全身症状
经期头痛、乳房胀痛与激素波动相关。维生素B6或月见草油可能减轻不适,必要时需检查泌乳素水平。
月经不调是女性健康的重要信号,症状持续或加重时应尽早就医。通过妇科检查、超声及激素检测明确病因后,可采取药物、手术或生活方式干预综合治疗。保持规律作息、均衡饮食(如增加豆制品、深色蔬菜摄入)及适度运动(瑜伽、快走)有助于内分泌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