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治疗肝癌比较专业的医院有江苏省人民医院、南京鼓楼医院、东部战区总医院、江苏省肿瘤医院、南京市第二医院、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南京市第一医院。这些医疗机构均配备肝癌诊疗所需的影像引导系统和分子检测平台,其中江苏省人民医院肝胆中心年肝癌手术量超过500例,南京鼓楼医院常规开展术中超声引导下的肝切除,东部战区总医院建立了肝癌介入治疗质量控制体系。
江苏省人民医院
江苏省人民医院肝胆中心拥有达芬奇手术机器人和三维可视化手术规划系统,可实施解剖性肝段切除术等复杂术式。该院在国内率先建立肝癌多学科联合诊疗(MDT)模式,整合肝胆外科、介入科、放疗科等12个科室资源,每周开展三次联合会诊。针对中晚期肝癌患者,开展载药微球栓塞、放射性粒子植入等介入治疗,五年生存率较传统方法提升18%。医院自主开发的肝癌人工智能辅助诊断系统,通过分析增强CT影像可自动识别1cm以下病灶。
南京鼓楼医院
南京鼓楼医院肝胆外科配备有混合现实(MR)手术导航系统,可将患者三维肝脏模型投射至手术视野。在腹腔镜肝切除术领域,该科完成江苏省首例全腹腔镜下右半肝切除术,微创手术占比达75%。针对肝硬化背景肝癌患者,建立了个体化门静脉压力评估体系,有效降低术后肝功能衰竭风险。医院开展的ALPPS二期肝切除术,使剩余肝体积不足30%的患者获得机会。在转化治疗方面,通过TACE联合靶向药物成功转化28%初始不可切除病例。
东部战区总医院
东部战区总医院肝胆胰外科年完成肝癌射频消融治疗400余例,其中经皮穿刺微波消融治疗5年生存率达到42%。该院建立的肝癌生物样本库已收集2000余例组织标本,支撑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研究。在术后辅助治疗领域,开展循环肿瘤DNA动态监测技术,较传统影像学检查提前3-6个月发现复发迹象。针对门静脉癌栓病例,创新性应用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TIPS)联合放疗,使患者中位生存期延长至16个月。医院参与制定的《肝癌转化治疗中国专家共识》已在全国推广应用。
江苏省肿瘤医院
江苏省肿瘤医院介入治疗科拥有双平板DSA系统,可同步进行TACE和射频消融的联合治疗。该院开展的载药微球化疗栓塞术(DEB-TACE)较传统栓塞术药物释放时间延长至14天,肿瘤坏死率提高至82%。放疗中心配备TOMO螺旋断层放疗系统,对多发病灶可实现全肝分段调强放疗。在靶向药物临床应用方面,建立个体化药物敏感性检测平台,指导患者选择仑伐替尼或索拉非尼治疗方案。医院参与的"肝癌早诊早治"国家重大专项已筛查高危人群3.2万人次。
南京市第二医院
南京市第二医院肝病科对乙肝相关性肝癌实施全程管理,从抗病毒治疗到术后复发监测形成闭环体系。该院开展的超声造影引导下肝穿刺活检,诊断准确率达98.5%。针对肝癌合并门静脉高压患者,创新应用经颈静脉肝活检联合HVPG测量技术。在免疫治疗领域,开展PD-1抑制剂联合靶向药物的真实研究,客观缓解率达到36%。医院建立的肝癌患者营养风险筛查模型,使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下降21%。作为传染病专科医院,在肝癌合并HIV感染等特殊病例诊治方面具有独特优势。
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肝胆外科配备有荧光腹腔镜系统,可在术中显示肝段边界。该院开展的腹腔镜解剖性肝切除术中,应用吲哚菁绿荧光导航技术,使切缘阳性率降至3%以下。对巨大肝癌病例实施术前三维适形放疗联合门静脉栓塞术,有效增加残余肝体积。医院自主研发的肝癌术后复发预警系统,整合18项临床指标,预测准确率达85%。在日间手术方面,建立肝癌射频消融日间病房,平均住院时间缩短至28小时。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介入与血管外科开展经动脉放射性栓塞(TARE)治疗,使用钇-90微球进行内照射治疗。该技术对肝功能Child-PughB级患者仍可实施,客观缓解率较传统方法提高25%。医院建立的肝癌介入术后肝功能动态评估体系,采用肝弹性成像技术监测纤维化程度变化。在门静脉癌栓治疗中,应用支架植入联合碘-125粒子条植入术,开通率维持率达92%。放射科配备双源CT能谱成像,可准确区分肝癌与血管瘤等良性病变。
南京市第一医院
南京市第一医院肝胆外科开展联合肝脏分隔和门静脉结扎的二步肝切除术(ALPPS),适用于剩余肝体积不足35%的患者。该院应用的术中超声造影技术,可判断肿瘤切除完整性。对肝癌破裂出血病例建立急诊介入栓塞联合限期手术的治疗路径,抢救成功率达78%。医院开展的肝癌新辅助化疗研究,使肿瘤降期转化率达31%。在术后随访方面,采用移动医疗APP进行远程监测,实现复发病例的早期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