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缺钙主要表现为骨骼发育异常、神经肌肉兴奋性增高及免疫力下降。常见症状包括夜间哭闹、枕秃、出牙延迟、方颅、肋骨外翻等,严重时可能出现手足搐搦或O型腿。及时补充维生素D和钙剂、调整饮食结构、增加日照是改善关键。
1骨骼发育异常
缺钙直接影响骨骼钙化过程。婴幼儿颅骨软化表现为按压枕部有乒乓球样弹性感,6个月后可能出现方颅;肋骨与肋软骨交界处膨大形成串珠肋,1岁左右站立时可见肋骨下缘外翻。长期缺钙导致下肢负重骨弯曲,形成O型腿或X型腿,需通过X线检查骨密度确诊。
2神经肌肉症状
血钙降低会提高神经肌肉兴奋性。初期表现为夜间易惊醒、哭闹不安、多汗刺激头皮形成枕秃区。典型症状是手足搐搦,发作时手腕屈曲、手指强直、踝关节伸直,每日可发作数次。新生儿可能出现喉痉挛导致呼吸困难,这种情况需立即静脉补钙。
3生长发育迟缓
钙参与牙齿釉质形成,缺钙儿童乳牙萌出时间常超过13个月,牙釉质发育不全易患龋齿。前囟门闭合延迟至2岁后,身高增长缓慢低于同龄人3个百分位。部分患儿伴随免疫力下降,反复发生呼吸道感染,需与普通感冒鉴别。
改善措施包括每日补充维生素D400-800IU,母乳喂养者母亲需每日摄入1000mg钙。辅食添加含钙丰富的奶酪、芝麻酱、豆腐,避免过量摄入影响钙吸收的菠菜、竹笋。春夏季每天裸露四肢晒太阳15-30分钟,早产儿及低体重儿应在医生指导下使用碳酸钙或乳酸钙制剂。定期监测血钙、碱性磷酸酶及25羟维生素D水平,骨骼畸形严重者需骨科矫形治疗。
婴幼儿缺钙症状具有阶段性特征,3个月以下以神经兴奋症状为主,6个月后骨骼改变逐渐明显。建议出生后2周开始预防性补充维生素D,早产儿剂量加倍。出现频繁抽搐、呼吸困难等急症表现需立即就医,轻度症状通过营养干预3-6个月可明显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