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乳糖不耐受常见症状包括腹泻、腹胀、肠鸣、哭闹、呕吐和体重增长缓慢。判断需结合症状观察和医学检测,调整饮食或补充乳糖酶可缓解。
1.腹泻
乳糖不耐受宝宝排便次数增多,粪便呈水样或泡沫状,带有酸臭味。由于肠道无法分解乳糖,未消化的乳糖在结肠发酵产生酸性物质刺激肠蠕动。建议记录排便频率和性状,必要时采集粪便样本检测还原糖含量。
2.腹胀
腹部膨隆伴随频繁排气是典型表现。乳糖在结肠被细菌分解产生大量气体,导致肠管扩张。哺乳后轻轻按摩婴儿腹部,采用屈腿姿势帮助排气。严重时可尝试低乳糖配方奶粉喂养。
3.肠鸣音活跃
腹部听诊可闻及明显肠蠕动声,进食后加剧。未吸收的乳糖使肠道渗透压升高,水分进入肠腔刺激蠕动。喂养时保持环境安静,避免吞入过多空气,采用少量多次喂食方式。
4.异常哭闹
进食后30分钟至2小时出现阵发性哭闹,双腿屈曲抗拒触碰腹部。肠道痉挛疼痛导致不适,夜间症状可能加重。尝试将母乳分为前乳和后乳分开喂养,前乳乳糖含量较高可适当减少摄入量。
5.呕吐
部分患儿会出现喂奶后喷射性呕吐,与胃排空延迟有关。检查奶嘴孔大小是否合适,喂奶后竖抱拍嗝15分钟。持续呕吐需排除胃食管反流等器质性疾病。
6.生长发育迟缓
长期乳糖吸收不良影响营养摄入,表现为体重曲线增长不足。监测生长曲线百分位,每两周测量一次头围和身长。可选择深度水解蛋白奶粉或添加乳糖酶的母乳强化剂。
乳糖不耐受症状需与牛奶蛋白过敏、感染性腹泻等疾病鉴别。母乳喂养儿可继续哺乳并补充乳糖酶制剂,配方奶喂养儿建议改用无乳糖奶粉。症状持续超过两周或出现血便、发热应立即就医进行氢气呼气试验或基因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