萎缩性胃炎主要表现为上腹隐痛、饱胀感、食欲减退,部分患者伴随贫血、体重下降,严重时可能出现消化道出血。该病与幽门螺杆菌感染、自身免疫、长期药物刺激等因素相关,需胃镜确诊后采取抑酸、黏膜保护等治疗。
1.上腹不适
典型症状为进食后上腹部钝痛或隐痛,空腹时可能减轻。疼痛无规律性,可能放射至背部。胃黏膜萎缩导致消化功能下降,食物滞留刺激神经末梢引发不适。建议少食多餐,避免辛辣、油腻食物,必要时口服铝碳酸镁片缓解症状。
2.消化功能障碍
胃腺体萎缩使胃酸分泌减少,患者常出现早饱、嗳气、恶心。食物消化不充分可能导致腹泻与便秘交替。可补充消化酶制剂如胰酶肠溶胶囊,日常饮食增加山楂、木瓜等促消化食物,餐后适度散步帮助胃肠蠕动。
3.营养不良体征
长期食欲不振导致体重下降,维生素B12吸收障碍引发恶性贫血,表现为面色苍白、乏力。血清学检查可见血红蛋白降低,需每月注射维生素B12注射液,同时增加瘦肉、动物肝脏等高铁食物摄入。
4.并发症信号
胃黏膜糜烂可能出现黑便或呕血,肠上皮化生者有癌变风险。发现大便呈柏油样或呕吐咖啡样物需立即就医。胃镜监测应每1-2年进行一次,重度萎缩伴异型增生需考虑内镜下黏膜切除术。
萎缩性胃炎的症状进展往往缓慢,早期容易被忽视。确诊后需根除幽门螺杆菌,常用四联包含奥美拉唑、胶体果胶铋、阿莫西林和克拉霉素。日常需戒烟限酒,避免服用阿司匹林等损伤胃黏膜药物,定期复查胃镜与病理检查是预防癌变的关键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