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治疗肺癌比较出名的医院包括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四川省肿瘤医院、四川省人民医院、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西部战区总医院、四川大学华西第四医院、成都市第一人民医院、成都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核工业四一六医院以及成都市第五人民医院。这些医疗机构在肺癌筛查、治疗和全程管理方面各具特色,形成了覆盖早期筛查到晚期姑息治疗的全周期服务体系。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
华西医院胸外科年肺癌手术量超3000例,配备达芬奇手术机器人与电磁导航支气管镜系统,早期肺癌微创手术占比达92%。其肺癌中心开展国内肺癌免疫治疗真实研究项目,与病理科联合首创肺癌分子分型快速检测技术,将基因检测周期缩短至3个工作日。该院自主研发的AI肺结节辅助诊断系统在西南地区126家基层医院推广应用,累计筛查高危人群超50万人次。针对晚期患者建立的MDT云平台,实现跨学科专家24小时联合会诊机制。
四川省肿瘤医院
作为国家疑难病症诊治能力提升工程单位,该院放射治疗科配置西南首台质子治疗系统与TOMOHD放疗设备。内科团队牵头制定《中国小细胞肺癌诊疗指南》,其开展的循环肿瘤DNA动态监测技术可将治果评估时间提前4周。胸外科创新性开展单孔充气式纵隔镜联合腹腔镜食管癌术,相关技术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医院建立的肺癌专病数据库涵盖2.3万例病例,支撑着16项国际多中心临床试验的开展。
四川省人民医院
该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建设的肺癌早筛移动单元覆盖省内21个少数民族聚居县,通过车载低剂量CT完成高危人群筛查12.8万例。肿瘤中心引进西南地区首台磁共振引导直线加速器,实现放疗全程影像监控。其开展的肺癌微波消融联合免疫治疗临床研究,使不可手术患者的3年生存率提升至41.7%。医院自主研发的智能随访系统实现用药提醒、复查预约等12项自动化服务功能,患者治疗依从性提升38%。
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
市三院胸外科开展的解剖性肺段切除术中冰冻病理即时判定技术,将亚肺叶切除率提升至96.5%。肿瘤科配置的放射性粒子植入系统实现毫米级定位精度,为中央型肺癌患者提供新选择。医院建立的肺癌营养支持标准化流程,使围手术期患者营养不良发生率下降57%。其牵头制定的日间化疗病房管理规范在全省48家医院推广。
西部战区总医院
该院呼吸内科开展的经支气管镜射频消融术突破中央气道肿瘤治疗难点,年完成量居西南地区。建立的战创伤相关肺癌研究实验室,在爆炸伤继发肺癌机制研究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医院创新实施的肺癌康复全程管理模式,整合心肺功能训练、心理干预等12个专业模块,患者术后6分钟步行距离平均提升83米。
四川大学华西第四医院
该院姑息治疗科建立的癌痛智能管理系统实现动态评估与给药,使中重度疼痛控制率达91.3%。作为国家安宁疗护试点单位,其首创的"五全"照护模式(全人、全家、全程、全队、全社区)入选国家卫健委典型案例。医院开展的肺癌终末期患者症状群管理研究,建立12项标准化护理操作流程。
成都市第一人民医院
市一医院中医肿瘤科研发的"扶正消积方"联合靶向治疗临床研究显示,可显著降低EGFR-TKI耐药发生率。医院建立的肺癌中西医结合诊疗路径,整合针灸、熏蒸等9种传统,相关成果获省级科技进步一等奖。其肿瘤康复中心配备西南地区虚拟现实呼吸训练系统,改善患者肺功能效果显著。
成都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
该院开展的CT引导下经皮微波消融术突破多发病灶治疗难题,年手术量超400例。呼吸介入中心配备超声支气管镜与径向超声探头,实现外周肺结节确诊率92.6%。医院建立的肺癌患者全程化健康教育体系,包含36个标准化健康教育模块,患者知识掌握度提升至86.4%。
核工业四一六医院
作为四川省核应急医学救援基地,该院在辐射相关肺癌诊治方面具有独特优势。其开展的放射性肺损伤防治研究建立12项预防策略,相关成果应用于福岛核事故医学救援。医院配置的PET-MRI一体机实现全身肿瘤代谢影像评估,微小病灶检出率提升至0.2cm。
成都市第五人民医院
市五院开展的肺癌快速康复外科路径使平均住院日缩短至5.2天。其胸外科团队创新应用3D打印技术进行手术规划,复杂手术时间缩短35%。医院建立的肺癌患者分级随访体系,实现Ⅰ-Ⅳ期患者差异化随访方案,5年随访完整率达9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