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肛周脓肿主要由肛腺感染、免疫力低下、局部卫生不良、尿布摩擦刺激及先天性肛门畸形等因素引起。治疗需根据感染程度采取局部护理、抗生素治疗或手术引流。
婴幼儿肛腺发育不完善,易因粪便残留导致腺体阻塞并发细菌感染。常见致病菌为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现为肛周红肿热痛。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抗生素软膏,严重时需切开引流。
早产儿或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免疫功能较弱,皮肤黏膜屏障防御能力差。此类患儿可能伴随反复低热、伤口愈合缓慢等症状。建议加强母乳喂养,必要时需静脉输注免疫球蛋白辅助治疗。
尿布更换不及时会使粪便长时间刺激肛周皮肤,湿热环境加速细菌繁殖。护理时应使用温水轻柔清洗,保持局部干燥,选择透气性好的棉质尿布,每次便后涂抹含氧化锌的护臀霜。
尿布材质粗糙或穿戴过紧可能造成肛周皮肤微小破损,成为细菌入侵门户。表现为皮肤皲裂伴渗出液,需改用柔软无纺布尿布,避免使用含酒精的湿巾擦拭,破损处可外敷凡士林保护。
少数患儿存在肛瘘或直肠黏膜脱垂等先天异常,粪便易滞留于异常通道引发感染。这类情况多需小儿外科评估,可能要进行肛门成形术或瘘管切除术等性治疗。
日常需注意每次排便后使用38℃温水冲洗肛周,清洗方向从前向后避免污染。哺乳期母亲应避免进食辛辣刺激食物,可适当补充益生菌调节宝宝肠道菌群。选择宽松透气的纯棉开裆裤,每日进行3-5次温水坐浴,水温控制在36-38℃。若脓肿直径超过1厘米或伴有持续高热,需立即就医进行超声检查排除深部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