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流性食管炎的严重程度因人而异,轻度可能仅表现为烧心、反酸,重度可导致食管狭窄、Barrett食管甚至癌变。其严重性主要与病程长短、反流频率、黏膜损伤程度及并发症相关。
胃酸反复刺激可导致食管黏膜糜烂、溃疡,内镜下分为洛杉矶分级A-D级。长期未控制的炎症可能引发食管纤维化,表现为吞咽疼痛、胸骨后梗阻感。黏膜修复需联合抑酸治疗与黏膜保护剂,如铝碳酸镁、硫糖铝等。
慢性炎症导致瘢痕收缩形成食管狭窄,患者出现进行性吞咽困难,严重者需内镜下扩张治疗。狭窄多发生于食管下段,常伴随反流性食管炎病史超过5年,需定期胃镜监测。
长期胃酸刺激可诱发食管鳞状上皮化生为柱状上皮,属于癌前病变。其癌变风险较正常人高30-50倍,需每1-3年进行内镜活检监测。伴有肠上皮化生者需接受射频消融治疗。
夜间反流易引发吸入性肺炎、哮喘发作或慢性咳嗽。胃酸刺激喉部可导致声带息肉、喉痉挛,表现为声音嘶哑、夜间呛咳。此类患者需抬高床头15-20厘米睡眠。
长期反流可能诱发缺铁性贫血,因慢性失血及铁吸收障碍所致。部分患者因进食疼痛导致营养不良,出现体重下降、维生素缺乏。重症患者可合并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
反流性食管炎患者需避免高脂饮食、巧克力、薄荷等降低食管下括约肌压力的食物,餐后2小时内保持直立位。建议选择低强度有氧运动如散步、太极,避免仰卧起坐等增加腹压的动作。睡眠时采用左侧卧位可减少夜间反流,体重超标者需控制BMI在24以下。定期复查胃镜是监测病情进展的关键,出现吞咽梗阻、呕血等症状需立即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