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椎病性脊髓病的临床表现主要有神经根受压症状、脊髓传导束功能障碍、自主神经功能紊乱、肌肉萎缩与肌力下降、步态异常与平衡障碍。
1、神经根受压症状:
早期表现为单侧上肢放射性疼痛或麻木感,常见于颈5-6、颈6-7节段受累。疼痛可沿神经根分布区放射至手指,咳嗽或颈部过伸时加重。部分患者出现特定皮节区感觉减退,伴随腱反射减弱或消失。
2、脊髓传导束功能障碍:
随着病情进展,脊髓皮质脊髓束受累导致下肢肌张力增高、腱反射亢进,出现病理征阳性。后索受损可引起深感觉障碍,表现为行走踩棉感。部分患者出现精细动作障碍,如扣纽扣困难、写字变形等。
3、自主神经功能紊乱:
脊髓中间外侧柱受压可能导致排尿功能障碍,早期为尿频尿急,后期可出现尿潴留或失禁。部分患者伴有肠道排便功能异常,以及病变节段以下皮肤排汗异常。
4、肌肉萎缩与肌力下降:
前角细胞长期受压引发远端小肌肉萎缩,以手部大鱼际肌、骨间肌为著,出现"猿手"畸形。肌力下降多呈节段性分布,上肢近端肌群受累时可表现为抬臂困难。
5、步态异常与平衡障碍:
晚期典型表现为痉挛性共济失调步态,双下肢僵硬、步基增宽,转身时需分段完成。部分患者因深感觉障碍出现夜间行走困难,闭目难立征阳性。
颈椎病性脊髓病患者需避免颈部突然扭转或过度后仰动作,睡眠时选择高度适中的颈椎支撑枕。日常可进行颈部等长收缩训练如米字操,配合热敷缓解肌肉痉挛。饮食应增加富含维生素B12的动物肝脏、鱼类,以及含钙丰富的乳制品,有助于神经髓鞘修复。建议每周进行3-5次低强度有氧运动如游泳、快走,改善脊髓血液循环。出现持物坠落、行走不稳等症状时应及时进行颈椎MRI检查,明确脊髓受压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