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高血压患者的发病特点主要有血压波动大、昼夜节律异常、合并症多、症状不典型、靶器官损害风险高。
1、血压波动大:
老年患者血管弹性下降,血压调节功能减退,易受体位变化、情绪波动、季节更替等因素影响。部分患者可能出现餐后低血压或夜间高血压,需加强动态监测。
2、昼夜节律异常:
正常血压昼夜波动曲线呈"杓型",但老年患者常出现"非杓型"或"反杓型"改变。这与自主神经功能紊乱、肾功能减退有关,可能增加心脑血管事件风险。
3、合并症多:
老年高血压患者常合并糖尿病、冠心病、慢性肾病等基础疾病。动脉粥样硬化与高血压相互促进,治疗时需考虑药物相互作用,避免多重用药带来的不良反应。
4、症状不典型:
部分患者血压升高时仅表现为头晕、乏力等非特异性症状,严重者可出现视物模糊、鼻出血。需警惕无症状性高血压导致的靶器官隐匿性损害。
5、靶器官损害风险高:
长期高血压可加速脑、心、肾等靶器官损伤,老年患者更易发生脑卒中、心力衰竭、肾功能不全。早期控制血压能有效延缓器官功能衰退。
老年高血压患者日常需保持低盐饮食,每日钠盐摄入不超过5克,适当增加富含钾的香蕉、菠菜等食物。建议选择太极拳、散步等温和运动,每周累计150分钟。注意监测晨起和睡前血压,避免突然改变体位。冬季注意保暖,夏季预防脱水。定期进行眼底检查、尿微量白蛋白检测等靶器官评估,发现异常及时就医调整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