妊娠期高血压可能引发胎盘早剥、子痫前期、胎儿生长受限等严重并发症,对母婴健康构成威胁。妊娠期高血压的危害主要有胎盘功能异常、多器官损伤、胎儿发育异常、分娩风险增加、远期健康影响。
1、胎盘功能异常:
妊娠期高血压会导致胎盘血管痉挛,影响胎盘血液供应。胎盘功能不足可能引发胎儿缺氧、营养供给不足,严重时可导致胎盘早剥。孕妇需定期监测血压和胎动,出现持续性头痛或腹痛需立即就医。
2、多器官损伤:
血压持续升高可能损害孕妇肾脏、肝脏等重要器官。部分患者会出现蛋白尿、肝功能异常,严重时发展为溶血、肝酶升高及血小板减少综合征。这类情况需住院治疗,必要时需提前终止妊娠。
3、胎儿发育异常:
母体高血压会影响胎儿生长发育,导致低出生体重或早产。长期胎盘灌注不足可能造成胎儿宫内生长受限,增加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风险。孕期需通过超声密切监测胎儿生长曲线。
4、分娩风险增加:
妊娠期高血压孕妇剖宫产率显著增高,自然分娩时易发生产程延长、产后出血等并发症。严重高血压患者在分娩过程中可能突发子痫,需在具备抢救条件的医疗机构进行分娩。
5、远期健康影响:
妊娠期高血压患者未来患心血管疾病风险增加,部分患者可能发展为慢性高血压。产后需持续监测血压,保持低盐饮食和规律运动,建议每半年进行一次心血管健康评估。
妊娠期高血压患者日常需保证充足休息,采取左侧卧位改善胎盘血流。饮食应控制钠盐摄入,适量补充优质蛋白质和含钾食物。避免长时间站立或剧烈活动,保持情绪稳定。每天定时测量血压并记录,出现视力模糊、右上腹痛等症状需紧急就医。产后42天需复查血压及尿蛋白,母乳喂养期间仍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血压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