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学期开始,8岁男孩小磊的妈妈又被老师约谈了:"上课总走神""作业拖拉到半夜""经常插嘴打断别人"...这些表现让很多家长心头一紧:我的孩子会不会是多动症?
新数据显示,我国6-16岁儿童多动症(ADHD)患病率达6.4%,但实际就诊率不足1/3!许多孩子因为未被及时识别,长期承受"不专心""不听话"的误解。
一、这些表现可能是多动症信号
注意力缺陷型(容易被忽视!)
经常丢三落四(文具、作业本)
听指令时总是"左耳进右耳出"
做作业超过10分钟就分心
多动冲动型(更易被发现)
上课时突然离开座位
排队时总是推搡插队
话多且经常打断别人
混合型(很常见)
同时存在上述两类症状
关键区别:普通好动VS多动症=偶尔出现VS持续6个月以上且影响学习和社交
二、家庭自测小工具
请观察孩子过去6个月是否经常出现以下行为(≥6项需警惕):
1️写作业时不停玩笔、抖腿
2️明知会挨骂仍冒险爬高
3️对话时眼神飘忽不定
4️做不喜欢的事时坐立不安
5️答应的事转眼就忘
6️情绪像"过山车"般剧烈波动
(完整版测评表可私信领取)
三、家长关心的3个问题
1:好动就是多动症吗?
正常好动:感兴趣时能专注(如玩游戏)
多动症:在任何场合都难以控制行为
2:长大就会自愈吗?
30%患儿症状持续到成年
未干预者可能出现学习障碍、社交困难
3:需要吃药吗?
轻度:行为矫正训练即可
中重度:药物+行为治疗联合效果很好
四、这些干预方法越早用越好
行为管理"三明治法则":
提前约定规则(写下来贴墙上)
违反时立即平静制止
做得好时具体表扬(不说"真棒",要说"刚才你等妈妈打完电.话才说话,做得很好")
学习环境改造:
书桌面对白墙减少干扰
用沙漏可视化时间
把大任务拆解成15分钟小目标
感统训练游戏:
平衡木行走(每天10分钟)
袋鼠跳(强化本体觉)
听指令做相反动作(提升抑制能力)
别让误解耽误孩子成长!您家孩子有类似情况吗?欢迎在评论区交流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