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扁桃体炎可能由反复急性感染、邻近器官炎症蔓延、免疫因素、环境刺激及全身性疾病等因素引起。扁桃体作为免疫器官,长期受病原体侵袭或功能异常可导致慢性炎症,表现为咽部异物感、反复咽痛等症状。
1、反复急性感染
急性扁桃体炎未时,链球菌等病原体持续潜伏于扁桃体隐窝,形成慢性感染灶。炎症反复发作会导致扁桃体实质增生、纤维化,降低局部免疫功能。日常需注意口腔清洁,急性期及时遵医嘱使用阿莫西林、头孢克肟等抗生素控制感染。
2、邻近器官炎症蔓延
慢性鼻炎、鼻窦炎等上呼吸道炎症的分泌物持续刺激扁桃体,或龋齿、牙周炎等口腔病灶细菌扩散,均可诱发扁桃体慢性炎症。伴随鼻塞、脓涕等症状时需同步治疗原发病,如使用糠酸莫米松鼻喷雾剂控制鼻部炎症。
3、免疫因素
儿童因免疫系统发育不完善,扁桃体易成为病原体靶点;成人若存在免疫力低下,如糖尿病、HIV感染等,也易出现扁桃体反复感染。建议通过均衡营养、规律作息增强体质,必要时可遵医嘱使用匹多莫德等免疫调节剂。
4、环境刺激
长期接触粉尘、有害气体或干燥空气会导致扁桃体黏膜防御功能下降。吸烟、酗酒等习惯会加重黏膜损伤,增加细菌定植概率。改善生活环境湿度,佩戴口罩防护,减少辛辣食物摄入有助于缓解症状。
5、全身性疾病
风湿热、肾炎等疾病可能与链球菌感染后的免疫反应相关,扁桃体作为病灶可能持续释放抗原。此类患者除治疗原发病外,医生可能建议扁桃体切除术,常用术式包括剥离法和低温等离子消融术。
慢性扁桃体炎患者日常应保持口腔卫生,淡盐水漱口有助于减少细菌滋生;饮食避免过烫、辛辣刺激;冬季注意保暖预防感冒。若每年发作超过4次或伴随睡眠呼吸暂停,需评估手术指征。术后需遵循流质饮食、避免剧烈运动等注意事项,定期复查确保恢复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