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息肉患者怀孕后通常可以继续妊娠,但需注意定期监测、出血管理和感染预防三方面。子宫息肉是子宫内膜局部增生形成的良性病变,孕期需结合息肉大小、位置及症状综合评估风险。
1、定期监测
孕期每4-6周需通过超声检查评估息肉变化。直径小于10毫米且远离胎盘附着点的息肉,多数对妊娠影响较小。若息肉增长过快或出现血流信号异常,可能需增加监测频率。监测期间需特别关注腹痛、异常宫缩等先兆流产症状。
2、出血管理
约30%患者会出现孕早期点滴出血,与息肉表面血管破裂有关。需避免剧烈运动和性生活,出血量超过月经量或持续3天以上时应就医。禁止自行使用止血药物,临床常用黄体酮胶囊或地屈孕酮片进行支持治疗,但须严格遵医嘱。
3、感染预防
息肉可能增加上行感染风险,表现为分泌物异味或发热。日常需保持会阴清洁,每日更换棉质内裤。出现感染症状时,医生可能开具头孢克洛干混悬剂或阿奇霉素片等孕期相对的抗生素,禁用喹诺酮类药物。
孕期饮食应增加深色蔬菜和优质蛋白摄入,如菠菜、牛肉等补充铁元素预防贫血。避免久坐超过2小时,每小时起身活动5分钟改善盆腔循环。若出现持续腹痛、发热或大量出血,应立即急诊处理。分娩方式需根据孕晚期息肉位置与产科指征综合评估,多数情况下可选择自然分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