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发性肝癌可通过肝切除术、肝移植术、射频消融术、经肝动脉化疗栓塞术、靶向药物治疗联合手术等方式治疗。原发性肝癌通常由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肝硬化、黄曲霉毒素暴露、遗传代谢性疾病、长期酗酒等因素引起。
1、肝切除术
肝切除术是早期肝癌的首选治疗方式,适用于肿瘤局限在肝脏某一叶或段且肝功能代偿良好的患者。手术需完整切除肿瘤组织及周围边缘,术后可能伴随出血、肝功能衰竭等并发症。术前需评估剩余肝脏体积,术后可配合使用复方甘草酸苷片、注射用胸腺肽等药物辅助恢复。
2、肝移植术
肝移植适用于合并严重肝硬化的小肝癌患者,尤其是米兰标准(单发肿瘤≤5cm或多发≤3个且每个≤3cm)的病例。手术需匹配合适供体,术后需长期服用他克莫司胶囊、吗替麦考酚酯分散片等免疫抑制剂。移植后可能出现排斥反应、胆道并发症,需定期监测血药浓度和肝功能指标。
3、射频消融术
射频消融适用于直径≤3cm的肝癌病灶,通过高温使肿瘤组织凝固坏死。该微创手术创伤小恢复快,但靠近大血管或胆管的肿瘤可能因热沉降效应导致消融不完全。术后可能出现发热、肝区疼痛,可配合使用注射用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预防感染,消融后需定期影像学复查。
4、经肝动脉化疗栓塞术
TACE通过栓塞肿瘤供血动脉联合化疗药物(如注射用奥沙利铂)治疗中晚期肝癌。该介入手术能控制肿瘤进展,但需多次重复进行。术后可能出现栓塞后综合征(发热、腹痛),需使用盐酸格拉司琼注射液缓解呕吐,同时监测肝功能变化。对于门静脉主干癌栓患者需谨慎实施。
5、靶向药物联合手术
对于晚期肝癌可采用术前新辅助治疗或术后辅助治疗,常用甲磺酸仑伐替尼胶囊、瑞戈非尼片等靶向药物。联合治疗能提术切除率并降低复发概率,但需注意手足皮肤反应、高血压等药物不良反应。用药期间需定期检查心电图和尿蛋白,避免与圣约翰草提取物同时使用。
肝癌术后需终身随访,每3个月复查甲胎蛋白和肝脏增强CT/MRI。饮食应保证优质蛋白摄入但限制动物脂肪,适量补充维生素B族和维生素K。避免食用霉变食物,绝对戒酒并控制体重。术后6个月内避免剧烈运动,可进行散步等低强度活动。出现不明原因消瘦、肝区疼痛或黄疸需立即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