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硬化通过B超检查通常可以初步判断,但确诊需结合其他检查项目。肝硬化的检查项目主要有肝功能检查、B超检查、CT检查、磁共振成像检查、肝穿刺活检等。
1、肝功能检查
肝功能检查是评估肝脏健康状况的基础项目,通过检测血清中的转氨酶、胆红素、白蛋白等指标,可以反映肝脏的代谢和合成功能。肝硬化患者可能出现转氨酶轻度升高、白蛋白降低、胆红素升高等异常表现。肝功能检查有助于判断肝脏损伤程度,但无法直接确诊肝硬化,需结合影像学检查综合评估。
2、B超检查
B超检查是筛查肝硬化的常用无创方法,通过超声波成像可发现肝脏形态改变、表面凹凸不平、肝实质回声增粗等特征性表现。B超还能检测门静脉高压相关征象,如脾脏增大、腹水形成。B超对早期肝硬化敏感性有限,中晚期肝硬化检出率较高,但不能替代病理诊断。
3、CT检查
CT检查能更清晰地显示肝脏形态学改变,通过三维重建可评估肝脏体积缩小、肝叶比例失调、肝表面结节状改变等肝硬化特征。增强CT还能观察门静脉系统血流动力学变化,发现侧支循环建立。CT检查对肝硬化并发症如肝癌的早期筛查具有重要价值。
4、磁共振成像检查
磁共振成像检查具有多参数、多序列成像优势,能更准确评估肝纤维化程度和肝脏功能储备。磁共振弹性成像技术可定量测量肝脏硬度,对肝纤维化分期具有较高准确性。磁共振检查无辐射,适合长期随访,但检查时间较长且费用较高。
5、肝穿刺活检
肝穿刺活检是诊断肝硬化的金标准,通过获取肝组织进行病理学检查,可明确肝纤维化程度和炎症活动度。活检能鉴别肝硬化病因,如病毒性肝炎、酒精性肝病等。由于是有创检查,通常在其他检查无法确诊时采用,需警惕出血等并发症风险。
肝硬化患者应定期复查肝功能、腹部超声等检查,监测病情变化。日常需严格戒酒,避免使用肝毒性药物,保持低盐优质蛋白饮食。出现腹水、消化道出血等症状应及时就医,根据医生建议选择合适的检查方案和治疗措施,延缓疾病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