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0日,由中华风湿病医师联盟和广州强直医院联合主办的《强直性脊柱炎中期临床诊疗新进展报告会》在广州召开,此次会议汇聚了京粤专家和强直专病团队,围绕强直中期诊疗的核心痛点、临床进展及数智化技术的应用展开深入探讨,为强直性脊柱炎中期诊疗提供了新思路与新方法。
强直性脊柱炎是一种以慢性炎症和骨结构破坏为特征的慢性进展性疾病,中期阶段因炎症持续刺激、关节骨质破坏加速、异常骨赘增生等问题,成为阻断病情像晚期进展治疗的关键“窗口期”。如何在此阶段实现干预,达到“治痛”与“解限”的双重目标,成为本次会议的核心议题。
解析病理机制洞察治疗难点
北京名院专家程立明教授率先就《强直中期疼痛受限原因解析》进行分享。他指出,强直中期的病理变化呈现复杂性和递进性,炎症从骶髂关节蔓延至中轴及外周关节,炎症因子形成复杂网络,引发关节软骨破坏、骨质增生、滑膜韧带病变及免疫紊乱,这些共同导致了患者的疼痛加剧与活动受限。程教授强调,中期作为治疗窗口期,及时干预对延缓疾病进展、减少残疾至关重要。
面对强直中期复杂的病理生理改变所带来的巨大临床治疗难题,北京名院专家的刘亚波教授在《强直中期治疗难点与挑战》的报告中给出了详细阐释。他分析,强直中期因脊柱及关节已出现结构性损伤,治疗难度显著增加。传统药物治疗对深层炎症和骨性病变作用有限,且存在个体差异大、部分患者应答不佳、长期使用有不良反应风险等问题;物理治疗能缓解疼痛但对深层病变作用有限;手术治疗在中期并非首选且创伤较大。此外,患者依从性下降、合并症干扰等因素,也使得“炎症控制-粘连松解-融合抑制”的全链条干预成为亟待解决的难题。
探究药效瓶颈探索破局路径
广州强直医院冯建军院长深入剖析了《强直中期药效难控根源》。他表示,中期关节的“多灶性深埋病灶”导致传统药物难以渗透至炎症核心区域,血管翳、骨质增生等进一步阻碍药物到达靶部位;同时,已形成的结构性损伤无法通过药物逆转,患者免疫状态变化、长期用药产生的抗药性以及依从性问题,均是药效不佳的重要原因。理解这些局限,是突破治疗瓶颈的第一步。
针对强直中期药效难控、手术风险大易复发的诊疗困境,广州强直医院李胜活博士带来了带来了《强直中期治痛解限新路径》的专题报告。他介绍,医院结合强直发病原理及中期强直临床诊疗现状,开创的数智化诊疗新路径,通过“深层祛炎技术”突破药物渗透壁垒,“数智解限技术”实现微创松解,“免疫调节与骨质修复技术”阻断疾病进展,形成“祛炎-解限-修复-调节”的全链条干预。该路径具有修复性和舒适性等优势,为中期患者带来了新的治疗选择。
案例印证成效共筑诊疗新篇
强直疑难重症诊疗专家田卫国主任通过《强直中期数智诊疗康复案例解析》,以真实的临床案例直观展示了数智化诊疗的效果。案例中,患者经数智化诊疗策略干预后,疼痛得到有效缓解,活动功能显著改善,生活质量大幅提升,充分印证了专科数智诊疗的临床价值。
本次“强直性脊柱炎中期临床诊疗新进展报告会”的成功举办,不仅为与会者提供了一个交流学习的平台,也为强直性脊柱炎中期诊疗领域注入了新的活力。未来,广州强直医院将继续携手国内外专家,帮助更多患者摆脱病痛,重获健康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