胰腺炎常见发病原因主要有胆道疾病、酗酒、高脂血症、药物因素、胰管梗阻等。胰腺炎是胰腺因胰蛋白酶的自身消化作用而引起的疾病,可分为急性胰腺炎和慢性胰腺炎。
1、胆道疾病
胆道疾病是胰腺炎常见的发病原因之一,胆结石、胆道感染等疾病会引起胆总管下端梗阻,导致胆汁反流进入胰管,激活胰酶引发胰腺炎。患者可能出现上腹部剧烈疼痛、恶心呕吐等症状。治疗需禁食、胃肠减压,使用注射用生长抑素、注射用乌司他丁等药物抑制胰酶分泌,严重者需手术解除梗阻。
2、酗酒
长期大量饮酒会直接损伤胰腺细胞,刺激胰液分泌增加,同时酒精代谢产物可导致胰管阻塞,诱发胰腺炎。患者常见持续性上腹疼痛、发热等症状。治疗需严格戒酒,使用注射用奥曲肽控制胰液分泌,配合肠外营养支持治疗。
3、高脂血症
严重高甘油三酯血症可导致胰腺微循环障碍,脂质沉积在胰腺毛细血管内引发胰腺炎。患者多伴有皮肤黄色瘤、腹痛等症状。治疗需控制血脂,使用非诺贝特胶囊、阿托伐他汀钙片等降脂药物,必要时进行血浆置换。
4、药物因素
某些药物如硫唑嘌呤片、呋塞米片、雌激素类药物等可能直接损伤胰腺或增加胰液黏稠度,诱发药物性胰腺炎。患者用药后出现腹痛、恶心等症状时应立即停药,使用注射用甲磺酸加贝酯等药物对症治疗。
5、胰管梗阻
胰管肿瘤、胰管结石或胰管畸形等导致胰液排出受阻,胰管内压力增高引发胰腺炎。患者可表现为反复发作的上腹痛、脂肪泻等症状。治疗需解除梗阻原因,使用注射用奥美拉唑钠抑制胃酸分泌,严重者需行胰管支架置入术或手术治疗。
预防胰腺炎需保持健康生活方式,避免暴饮暴食和过量饮酒,控制血脂血糖水平。胆道疾病患者应及时治疗,避免发展为胰腺炎。出现持续上腹痛、恶心呕吐等症状时应及时就医,完善血淀粉酶、腹部CT等检查明确诊断。治疗期间需严格禁食,待症状缓解后从流质饮食逐渐过渡到正常饮食,避免高脂、刺激性食物。恢复期可适当补充胰酶制剂帮助消化,定期复查胰腺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