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宫颈炎通常由病原体感染、物理化学刺激、异物残留、邻近器官炎症蔓延、手术操作等因素引起。急性宫颈炎主要表现为阴道分泌物增多、外阴瘙痒、性交疼痛、下腹坠痛等症状,严重时可伴随发热、寒战等全身症状。
1、病原体感染
淋病奈瑟菌和沙眼衣原体是急性宫颈炎常见的病原体。淋病奈瑟菌感染多表现为脓性分泌物增多,沙眼衣原体感染常伴有尿道刺激症状。这两种病原体主要通过性接触传播。治疗上可遵医嘱使用注射用头孢曲松钠、阿奇霉素片、盐酸多西环素片等药物。患者需注意避免不洁性行为,性伴侣应同时接受治疗。
2、物理化学刺激
频繁阴道冲洗、使用刺激性洗液或避孕套过敏可能导致宫颈黏膜损伤。长期使用高浓度消毒液冲洗阴道会破坏正常菌群平衡。这类因素引起的急性宫颈炎通常表现为阴道灼热感、分泌物性状改变。治疗需立即停止刺激因素,可遵医嘱使用重组人干扰素α2b阴道泡腾片调节局部免疫。
3、异物残留
宫内节育器尾丝过长、避孕套碎片残留、卫生棉条未及时取出等异物可能刺激宫颈引发炎症。这类情况常伴有异常阴道出血和臭味分泌物。治疗需要及时取出异物,可遵医嘱使用甲硝唑阴道泡腾片、保妇康栓等药物控制感染。日常应注意经期卫生用品更换频率。
4、邻近器官炎症蔓延
阴道炎、子宫内膜炎、盆腔炎等邻近器官的炎症可能直接蔓延至宫颈。细菌性阴道病合并急性宫颈炎时会出现灰白色稀薄分泌物。治疗需针对原发感染灶,可遵医嘱使用奥硝唑氯化钠注射液、盐酸左氧氟沙星胶囊等广谱抗生素。同时需治疗性伴侣以防交叉感染。
5、手术操作
人工流产术、宫颈锥切术、宫腔镜检查等操作可能损伤宫颈黏膜。术后过早性生活或盆浴可能引发感染。这类急性宫颈炎多在术后1周内发病,表现为术后发热、腹痛加重。治疗可遵医嘱使用注射用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克林霉素磷酸酯注射液等药物。术后应严格遵医嘱禁欲和禁止盆浴。
急性宫颈炎患者应注意保持外阴清洁干燥,避免穿紧身化纤内裤。治疗期间禁止性生活,饮食上多摄入富含维生素C的新鲜水果蔬菜,适当补充优质蛋白增强抵抗力。出现持续发热、剧烈腹痛等症状应及时复诊。定期妇科检查有助于早期发现宫颈病变,建议每年进行一次宫颈细胞学筛查。急性期症状缓解后仍需完成全程药物治疗以防转为慢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