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有息肉一般可以怀孕,但可能增加流产或早产风险。子宫息肉的处理方式主要有观察随访、药物治疗、宫腔镜手术切除等。建议孕前咨询医生评估息肉大小、位置及症状,必要时干预后再备孕。
1、观察随访
体积小于1厘米且无症状的子宫内膜息肉,可能暂无须特殊处理。这类息肉对妊娠影响较小,但需定期复查超声监测变化。备孕期间建议每3-6个月检查一次,若出现异常出血或息肉增大需及时干预。
2、药物治疗
黄体酮胶囊、地屈孕酮片等孕激素类药物可能帮助抑制息肉生长。药物治疗适用于息肉较小伴月经紊乱者,但无法息肉。用药期间需监测肝功能,停药后复发概率较高,通常作为术前辅助或暂时性方案。
3、宫腔镜手术
宫腔镜下息肉电切术是治疗有症状或较大息肉的首选方式。手术能完整切除病灶,术后3个月子宫内膜修复后即可备孕。该方式适用于直径超过1.5厘米的息肉,或合并不孕、反复流产的患者,需注意预防术后宫腔粘连。
4、妊娠期管理
妊娠后发现未处理的息肉,若无出血或感染可暂不处理。孕期雌激素水平升高可能刺激息肉增长,需加强产检监测胎盘位置。出现反复阴道流血时,需排除息肉继发感染或胎盘早剥等并发症。
5、复发预防
术后可短期使用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降低复发风险。保持规律作息、控制体重有助于调节激素水平,减少复发诱因。建议术后6个月内完成生育计划,长期未孕者复发概率可能增加。
备孕女性发现子宫息肉应完善妇科超声和激素水平检查,避免剧烈运动诱发息肉出血。日常注意会阴清洁,出现经期延长或同房后出血需及时就诊。术后饮食可增加深色蔬菜和优质蛋白摄入,促进内膜修复,避免摄入含雌激素的保健品。定期妇科检查有助于早期发现复发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