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肝患者通常不能喝酒。酒精会加重肝脏负担,可能加速乙肝病情进展,增加肝硬化和肝癌的风险。
乙肝病毒本身会损害肝细胞,导致肝功能异常。酒精进入人体后主要在肝脏代谢,其代谢产物乙醛可直接损伤肝细胞,加重肝脏炎症和纤维化。对于乙肝患者而言,肝脏已经处于受损状态,饮酒会进一步削弱肝脏的解毒和代谢能力,使病情恶化。长期饮酒可能导致肝细胞坏死、纤维组织增生,终发展为肝硬化甚至肝癌。即使是少量饮酒,也可能对乙肝患者的肝脏造成不可逆的损害。
在乙肝病毒携带者中,部分人肝功能指标可能正常,但这并不意味着可以饮酒。乙肝病毒携带状态并不稳定,饮酒可能激活病毒复制,导致肝炎发作。酒精还会降低抗病毒药物的,影响治果。对于正在接受抗病毒治疗的乙肝患者,饮酒会干扰药物代谢,增加药物不良反应风险,降低治疗成功率。
乙肝患者应严格戒酒,包括啤酒、红酒、白酒等所有含酒精饮品。日常生活中要注意饮食均衡,适量摄入优质蛋白和维生素,避免高脂肪、高糖饮食。保持规律作息,避免熬夜和过度劳累。定期复查肝功能、乙肝病毒DNA和肝脏超声等检查,监测病情变化。如有不适症状如乏力、食欲减退、黄疸等,应及时就医。在医生指导下规范治疗,不要自行停药或更改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