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息肉通常需要通过妇科检查、超声检查、宫腔镜检查、病理检查以及血液检查等方式确诊。
1、妇科检查
妇科检查是初步诊断子宫息肉的重要手段,医生通过触诊和视诊观察宫颈及阴道情况。若发现宫颈口有赘生物或异常出血,可能提示息肉存在。该检查无创且操作简便,适合作为筛查手段,但无法确定息肉具体性质。
2、超声检查
经阴道超声能清晰显示子宫内膜厚度及占位性病变,可判断息肉大小、数量和位置。超声检查具有无辐射、可重复进行的优点,对于直径超过5毫米的息肉检出率较高,但难以区分息肉与黏膜下肌瘤等病变。
3、宫腔镜检查
宫腔镜能直接观察宫腔形态,在直视下定位息肉并评估基底情况。该检查可同步进行活检或切除治疗,诊断准确率超过90%,是确诊的金标准。检查前需避开月经期,可能存在轻微腹胀或出血等不适。
4、病理检查
通过宫腔镜或诊刮获取的组织样本需送病理检查,可明确息肉性质并排除恶变。病理报告将区分功能性息肉、腺肌瘤性息肉等类型,为后续治疗提供依据。该检查属于有创操作,需预防感染风险。
5、血液检查
血常规可排查贫血等并发症,性激素六项有助于判断息肉是否与内分泌失调相关。对于异常子宫出血患者,还需检测凝血功能。这些辅助检查能帮助分析病因,但无法单独用于息肉诊断。
确诊子宫息肉后应避免剧烈运动及性生活,减少辛辣刺激食物摄入。日常注意观察月经周期和出血量变化,遵医嘱定期复查超声。若出现持续腹痛或大出血需立即就医,绝经后女性新发息肉尤其需警惕恶变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