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癌浸润性导管癌的严重程度需结合肿瘤分期、分子分型及个体差异综合评估。浸润性导管癌是乳腺癌常见病理类型,其预后主要与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情况、激素受体状态等因素相关。
早期发现的浸润性导管癌通常预后较好。肿瘤直径小于2厘米且未发生淋巴结转移时,五年生存率较高。此类患者可通过保乳手术配合放疗、内分泌治疗或靶向治疗获得良好效果。激素受体阳性患者对内分泌治疗敏感,HER-2阳性患者可从曲妥珠单抗等靶向药物中获益。规范治疗后多数患者可长期生存,部分病例甚至能达到临床。
进展期浸润性导管癌则具有较高危险性。当肿瘤侵犯皮肤或胸壁、出现腋窝淋巴结广泛转移时,局部复发风险显著增加。发生骨、肺、肝等远处转移的晚期病例,虽可通过紫杉醇联合蒽环类化疗方案控制病情,但五年生存率明显降低。三阴性乳腺癌因缺乏治疗靶点,更易出现早期复发转移。肿瘤细胞分化程度低、Ki-67增殖指数高的病例也往往提示不良预后。
建议确诊后尽快完善免疫组化检查和全身评估,由多学科团队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术后需定期复查乳腺超声、钼靶及肿瘤标志物,坚持完成规范疗程的辅助治疗。保持均衡饮食与适度运动,避免高脂高糖食物,控制体重在正常范围。心理支持同样重要,可通过专业心理咨询或病友互助小组缓解焦虑情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