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双向情感障碍叠加了精神病性症状——比如躁狂时出现“自己有超能力”的妄想,抑郁时听见“否定自己”的幻觉,不仅患者会陷入混乱与恐惧,家属也常感到手足无措。但请记住,这不是“无法控制的疯狂”,而是可通过科学干预缓解的疾病状态,及时找对方法,就能逐步找回生活的秩序。
首先,第一时间寻求专业医疗帮助,是关键的第一步。不要因“怕被说精神病”而拖延,需尽快带患者到正规医院的精神科或心理科就诊。医生会通过详细问诊,区分症状是躁狂发作还是抑郁发作伴发(两者治疗方向不同),比如躁狂期可能需心境稳定剂联合抗精神病药物,抑郁期需谨慎使用抗抑郁药并配合情绪调节药物。这里要特别提醒:精神病性症状的评估和用药必须由专业医生操作,切勿轻信偏方或自行购药,以免加重病情。
其次,严格遵医嘱治疗,是稳定症状的核心。这类症状的控制需要一定时间,药物起效往往不是立竿见影的——可能需要2-4周,甚至更久才能看到幻觉、妄想的减轻,情绪波动逐渐平缓。期间千万不要因“觉得没效果”“担心药物不好的作用”而自行停药或减药,突然停药极易导致症状复发,甚至更严重。若出现头晕、嗜睡等不好的作用,可及时和医生沟通,医生会根据情况调整用药方案,而非直接放弃治疗。
再者,身边人的“理解与协助”,是患者的重要支撑。家属或照料者不必强迫患者“承认症状是假的”(比如反驳“你别瞎想,根本没有那种声音”),这会让患者觉得不被信任。不如换成温和的表达:“我没听到那个声音,但我知道你现在很痛苦,我们一起等医生帮你缓解它。”同时,要协助患者规律服药——比如把药放在固定位置,每天提醒;躁狂期注意避免患者过度劳累或冲动消费,抑郁期多陪伴但不强迫互动,用平静的陪伴让患者感受到“不是独自面对”。
规律的生活方式,能辅助稳定情绪、减少复发。尽量帮患者建立固定的作息(比如每天同一时间睡觉、起床),避免熬夜或昼夜颠倒(作息紊乱会诱发情绪波动);饮食上减少咖啡因、酒精的摄入(这些会加重神经兴奋,影响症状稳定);病情缓解后,可陪患者做些轻度活动,比如散步、养绿植,既能转移对症状的关注,也能慢慢重建对生活的掌控感。
双向情感障碍伴精神病性症状的治疗是一场“持久战”,过程中可能会有反复,但只要坚持科学治疗、身边有稳定的支持,大多数患者的症状都能得到有效控制,重新回到正常的工作与生活中。请给患者多一点耐心,也给治疗多一点信心——疾病带来的混乱终会过去,有序与平静终将回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