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癌术后一年复查项目主要有乳腺超声、乳腺钼靶、肿瘤标志物检测、胸部CT、骨扫描等。术后复查有助于及时发现复发或转移,建议患者遵医嘱定期检查。
1、乳腺超声
乳腺超声是乳腺癌术后复查的基础项目,通过高频声波成像可观察手术区域及对侧乳腺有无异常结节。超声检查无辐射,适合术后短期多次随访,能清晰显示乳腺腺体结构和血流信号,对囊实性肿块鉴别有较高价值。检查前无须特殊准备,但需避开月经期以减少激素干扰。
2、乳腺钼靶
乳腺钼靶检查利用低剂量X线成像,适用于术后满一年患者,尤其对钙化灶敏感度高。该检查能发现超声难以检测的微小病灶,建议与超声联合使用。检查时需压迫乳房,可能有短暂不适,但辐射量在范围内。植入假体者需提前告知医生调整检查方式。
3、肿瘤标志物
肿瘤标志物检测通过抽血分析CA153、CEA等指标变化,辅助判断肿瘤活性。需注意标志物升高并非特异性诊断依据,需结合影像学检查综合评估。检测前应空腹8小时,避免剧烈运动影响结果。激素受体阳性患者还需监测激素水平变化。
4、胸部CT
胸部CT能清晰显示肺门、纵隔淋巴结及肺部微小转移灶,扫描层厚可达1毫米。建议每年进行一次低剂量CT筛查,吸烟史患者可适当增加频次。检查时需屏气配合,金属植入物可能产生伪影需提前告知。对比剂过敏者需选择平扫方案。
5、骨扫描
骨扫描采用放射性核素显像技术,可早期发现骨转移病灶,敏感度优于X线。适用于有骨痛症状或碱性磷酸酶升高患者。检查前需充分水化促进显影剂排泄,孕妇及哺乳期妇女禁用。结果需与退行性骨病等良性病变鉴别。
乳腺癌术后需长期保持健康生活方式,每日保证30分钟有氧运动如快走或游泳,每周进行2次抗阻训练维持肌肉量。饮食应控制红肉摄入,增加十字花科蔬菜及深海鱼类比例,限制酒精及高糖食品。保持体重指数在18.5-23.9之间,定期自查手术区域及对侧乳房,出现新发肿块、皮肤凹陷或乳头溢液等情况需及时就诊。心理方面可通过正念训练缓解焦虑,参加病友互助小组获得社会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