卵巢上皮性肿瘤可能由遗传因素、内分泌紊乱、慢性炎症刺激、环境毒素暴露及生殖因素异常等原因引起。该疾病通常表现为下腹坠胀、月经紊乱、排尿困难等症状,需通过病理检查确诊。
1、遗传因素
约10%-15%的卵巢上皮性肿瘤与BRCA1/2基因突变相关,这类患者常有乳腺癌或卵巢癌家族史。Lynch综合征等遗传性疾病也会增加发病概率。建议有家族史者定期进行CA125检测和经阴道超声筛查,必要时可考虑预防性卵巢切除术。相关药物包括奥拉帕利片、尼拉帕利胶囊等PARP抑制剂。
2、内分泌紊乱
长期雌激素水平过高可能刺激卵巢上皮异常增生。多囊卵巢综合征、无排卵性月经等疾病会导致雌激素持续作用,肥胖者脂肪组织产生的雌激素也会增加风险。控制体重、调节月经周期有助于预防,药物可选择炔雌醇环丙孕酮片、来曲唑片等。
3、慢性炎症刺激
反复发作的盆腔炎、子宫内膜异位症等疾病会引起局部微环境改变。炎症因子持续刺激可能导致卵巢表面上皮化生,输卵管结扎术后继发的炎症反应也有潜在影响。治疗需控制原发炎症,常用药物包括头孢克肟分散片、甲硝唑阴道凝胶等。
4、环境毒素暴露
石棉、滑石粉等工业粉尘经生殖道逆行感染可能诱发肿瘤。长期接触杀虫剂、染发剂中的化学物质也被认为与发病相关。从事相关职业者应做好防护,定期妇科检查。临床常用顺铂注射液、紫杉醇注射液等化疗药物进行治疗。
5、生殖因素异常
未生育、晚生育或早初潮晚绝经者患病风险增高,可能与持续排卵造成的卵巢上皮损伤有关。哺乳期排卵抑制具有保护作用。对于高危人群,口服避孕药可降低发病概率,常用屈螺酮炔雌醇片、去氧孕烯炔雌醇片等。
建议保持规律作息与均衡饮食,适量增加西蓝花、胡萝卜等富含抗氧化物质的蔬菜摄入。避免使用含滑石粉的私密护理产品,控制体重在正常范围。35岁以上女性每年应进行妇科超声和肿瘤标志物检查,出现异常阴道流血或持续腹痛应及时就诊。确诊患者需严格遵医嘱治疗,避免自行中断药物疗程。